陶潜、谢眺诗皆平淡有思致,非后来诗人怵心刿目雕琢所为也。老杜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0日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6日作者:未知文章ID:55055浏览:

【原文】
    甲
    陶潜、谢眺诗皆平淡有思致,非后来诗人怵心刿目雕琢所为也。老杜云:“陶谢不枝梧,《风》《骚》共推激。紫燕自超诣,翠驳谁剪剔”是也。大抵欲造平淡,当自组丽①中来;落其华芬,然后可造平淡之境,如此则陶、谢不足进矣。今之人多作拙易语,而自以为平淡,识者未尝不绝倒也。梅圣俞《和晏相诗》云:“因今适性情,稍欲到平淡。苦词未圆熟,刺口剧菱芡。”言到平淡处甚难也。所以《赠杜挺之诗》有“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之句。李白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平淡而到天然处,则善矣。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
    乙
    《漫斋语录》曰:“【诗用意要精深,下语要平淡。】”余爱其言,每作一诗,往往改至三五日,或过时而又改。何也?求其精深,是一半功夫;求其平淡,又是一半功夫。非精深不能超超独先,非平淡不能人人领解。朱子曰:“梅圣俞诗,不是平淡,乃是枯槁。”何也?欠精深故也。郭功甫曰:“黄山谷诗,费许多气力,为是甚底?”何也?欠平淡故也。有汪孝廉以诗投余。余不解其佳。汪曰:“某诗须传五百年后,方有人知。”余笑曰:“人人不解,五日难传;何由传到五百年耶?”
    (清·袁枚《随园诗话》)
    [注]①组丽:华丽。

【问题】
    23.文中“《风》《骚》”分别指《诗经》中的《国风》,【    】创作的《离骚》。(1分)
    24.在甲乙文中□□和□□两词,容易被人误解为“平淡”。(2分)
    25.与乙文画线句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2分)
    A.通俗精妙
    B.平易深涩
    C.言简意赅
    D.深入浅出
    26.甲乙两文对“平淡”的理解不一致,加以分析。(3分)
    27.两文都写到了梅圣俞的诗,但论证方法不同,请指出并辨析其作用。(4分)
    甲文【    】。
    乙文【    】。

【参考答案】
    23.(1分)屈原
    24.(2分)拙易(1分)    枯槁(1分)
    25.(2分)D
    26.(3分)甲文认为“平淡”是脱尽绚烂华美之后的境界;是浑然天成,无须雕琢的。乙文认为“平淡”是易于别人理解的;是需要反复修改的。(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3分)
    27.(4分)甲文:引证,强调达到“平淡”很难;(2分)乙文:例证,突出用意要精深,增强说服力。(2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幽州新岁作

    【原文】 幽州新岁作 张说 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

  •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①

    【原文】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①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 ...

  • 秋雨叹三首(其二)

    【原文】 秋雨叹三首(其二) 杜甫 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辨...

  • 高阳台

    【原文】 高阳台 [南宋]张炎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

  • 念奴娇·过洞庭

    【原文】 念奴娇 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

  • 凉州词

    【原文】 凉州词 孟浩然 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