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闻古之为文者,必本于经而根于道;其纪志表传记序铭赞,则各有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1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55070浏览:

【原文】
    仆闻古之为文者,必本于经而根于道;其纪志表传记序铭赞,则各有其体,而不可以淆焉,而莫之辨也;至其发言遣辞,又奚以剽贼①为工哉?今不本于经,不根于道,而杂出于百家传记之说,则其立论不自其大而自其细,固已自小矣,尚何能与古人齐驱并驾哉!老苏之文,顿挫曲折,苍然郁然,巉刻峭厉②,几不可与争锋,然而有识之士犹有讥焉者,良以其立论之驳,而不能尽合乎圣人之道也。今无苏公之才,而立论又下苏公远甚,则何望其言之立而不仆耶?
    古之用兵,其合散进退,出奇制胜,固神速变化而不可测也,至其部伍行阵之法,则绳绳乎其弗可以乱。为文而不法,是犹用师而不以律矣。古之论文,必先体制而后工致。譬诸梓人③之作室也,其栋梁、榱桷④之任,虽不能以大相远也,而王公大人之居,与浮屠老子之庐、官司之署、庶民之室,其制度固悬绝而不相侔⑤也。使记也而与序无异焉,则庶民之室将同于浮屠老子之祠,亦可乎?铸剑而肖于刀,且犹不可;斫车而肖于舟,不犹以为迂且拘乎?
    (节选自朱夏《答程伯太论文》)
    [注]①剽贼:抄袭。②巉(chán)刻峭厉:形容言词尖刻、严厉。③梓人:这里泛指木工、建筑工匠。④榱桷(cuījué):屋椽。⑤相侔:相等,相同。

【问题】
    23.文中提及的“老苏”,是指北宋散文家【    】。(1分)
    24.作者推举“古之为文”的理由是(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1)【    】
    (2)【    】
    (3)【    】
    25.下面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今人为文,不依据儒家经典和道统而杂采百家,在立论上是舍大取小。
    B.老苏之文,由于不能尽合于圣人之道,因而其言难以做到立而不仆。
    C.古人用兵,战术机动灵活、变化莫测,但部队编排布阵却有条不紊。
    D.匠人造屋,所用栋梁、榱桷虽相差不大,但房屋形制则各不相同。
    26.文中以“古之用兵”和“梓人作室”作比,是为了阐明【    】。(2分)
    27.联系全文,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3分)

【参考答案】
    23.苏洵(1分)
    24.(1)内容必以儒经和儒道为根本。(2)文体各别而不混淆。(3)语言工稳而不抄袭。(意思相近即可(共3分)
    25.B(3分)
    26.为文要讲究布局规则和体制差异(2分)
    27.从内容(本于经根于道)和形式(规则体制)两个方面,提倡效法古之为文。(3分)
    【译文】
    答程伯大论文
    曾听闻古时候写文章的人,一定以经典作为本,植根于道理。纪志表传记序铭赞,各有各的文体。不会混淆,无法辨认,到他讲话时,有何须抄袭别人呢?现在的人不本于经典,不植根于道理,杂百家传下来的说法,哪他的立论不取大而取小了,所以自己的论点也小了,怎么能和古人比呢?老苏的文章顿挫曲折,苍然郁然,巉刻峭厉,几乎无人可与他相比,但有见识的人仍然讥笑他,源于他的立论不能都与圣人之道相付。现在没有苏公的才华,立论也比苏公差很多,哪怎么期望他言论建立不被反驳呢?
    古人用兵,集合分散前进后退,出奇制胜。就是像神一样的速度变化不可以估计,至于他部署队伍摆设阵形的方法,就无所为了。写文章没有章法就像不用军令带领军队一样。古时的论文,一定也定下体制然后在将文章变的工整。就像木工,他们栋梁、榱桷之类的,虽相差不远,但王宫大人们的居处和供奉神仙的庐,办公的地方。百姓的家。它们不相同啊。如果让“记”和“序”没有差别,就像百姓的家和供奉神仙的寺庙相同,也可以吗?铸造的剑与刀相同,尚且不可以;做车和船相同,不仍是扭曲而且狭小吗?
    题解:从句意上看,命题者强调的应该是“牛羊的眼光多了”,因为用了“而”字转折,也就是批评“牛羊的眼光多了”这样的社会现实(“我们今天”)。那么,“牛羊的眼光”是什么?是把“鲜花”看成“饲料”。“鲜花”这东西因具有色彩、姿态、芳香,一直以来,被赋予了观赏的价值,即审美的价值与象征意味。这是人类所独有的眼光,相对的就是动物即牛羊的眼光,即将之视为饲料,也就是实用的眼光,功利的眼光。这样看,材料指责的就是现实社会登峰造极的功利、势力。我们可以把“鲜花”理解为“道德情操、审美情趣、人间真情”等,这样,写作的角度就比较多了。对社会的干预也就可以有多个方向。议论文的写作其实也需要联想,不过都是相应的(相对或相反)逻辑结构的“寻找”,而不同于抒情文字中那样情感结构的“寻找”。但是,都需要活跃的思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