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游云龙山记
都穆
①云龙山在徐州城南二里。州志谓山有云气,蜿蜒如龙,故名。元朱泽民记谓宋武帝微时,尝憩宿于是,有云龙旋绕之异。此为得之。山一名石佛。唐昭宗时,时溥为节度使,朱全忠遣子友裕败溥军于石佛山下,即其地也。
②丙寅冬,自京师之官南都。十一月乙酉过徐,欲登兹山,以览其胜。都司周君寅之与予联舟,实陪以行。午抵山麓,跻磴而上。入寺,观所谓石佛者,像仅半躯,崇可二丈,广倍之。左右侍卫之像,皆凿石所为。山之阴,度黄茅岗,忆苏文忠公诗“乱石如羊”之句,瞻眺久之。其下即宋张山人放鹤亭故址,苏公所与记者,后之人创三贤堂于上。三贤,为昌黎韩子、苏公暨陈师道。盖昌黎尝为州推官,苏公尝知州事,师道则州人而教授于学者也。升高而望,一州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诚有如苏公所云。而子房、楚王二山,至戏马之台,皆历历在目,予窃有感。徐为古战争地,而楚汉其尤也。方高帝之起丰沛,子房佐之,百战蹙项,竟有天下。使当时而无子房,汉之为汉,殆未可知。然则项氏之灭,虽谓子房灭之可也。彼淮阴侯者,功非不伟,直搏兔逐鹿辈耳,乌足以望子房!而今皆云散鸟没,销歇不存。千载之下,遗迹断碑,荒林烟草,适足以资人之慨叹,而逸民高士,乃独笑傲其间而已。
③予于是知功名之累人,不如幽闲之肆志也。虽然,予欲逃名而未能者,安得雪月之夕,悲歌剧饮于斯,以续招鹤之辞?山人有知,能不泠然御风来耶?姑记之以俟。
【问题】
21.概括第①段主要内容。(2分)
22.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矣
B.也
C.耳
D.焉
23.下列对这篇游记的特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描摹自然景观生动详实。
B.涉及历史人文内涵丰富。
C.先叙后议,富有条理。
D.卒章显志,引人思考。
24.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在写作上的特点。(3分)
25.请对第③段画线句进行评析。(4分)
【参考答案】
21.云龙山的位置;历史渊源;得名的源由。三点写到两点得2分。(2分)
22.C或D(1分)
23.A(3分)
24.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淮阴侯韩信和张良进行对比,1分;将建立伟大功业的历史名人和逸民高士进行对比,1分;表现了作者对历史风云变幻的感慨,和对隐逸于山林之间的自由生活的向往,1分。(3分)
若写整散结合、多用整句,回答完整,最多2分。
25.作者在句子中表现了自己想要远离世俗(功名,在山林间获得自由)1分;却不能做到的困扰,1分。
可从以下角度评价,(1)理解作者的无奈和困扰,因为要真正做到超脱尘世是很困难的;(2)否定作者的想法,作者对世俗名利仍有不舍,所以不能毅然决然地离开;(3)要有一颗超脱世俗的心,那不管是否身在山林,都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写其中一个角度为1分,现实意义为1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