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孕育上海海派文化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3日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作者:时平文章ID:56498浏览:

【原文】
    海洋,孕育上海海派文化
    时平
    (1)上海文化以引领时尚著称,在国际上也是一门引人关注的显学,而对上海海洋文化的研究却属于新生事物。习惯了都市文化思维的人们,很少提及海洋文化。上海的海洋文化在哪里?近些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断地追问和思索。
    (2)上海,顾名思义是到海上去,蕴涵了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对海的态度和向往。上海学者熊月之先生,曾在他的《寻找上海的历史文脉》中写道:单从地名上看,她在中国沿海城镇中,就有些特别。从古至今,中国沿海城镇的名称,多用宁、静、平、安、等字,比如,广东有平海、宁海,福建有安海、海澄,浙江有海宁、镇海,江苏有静海、海安。这些地名多是祈愿性的,希望大海波平浪静,不要逞威肆虐,危害人民。中国那么多与海洋有关的地名中,南海、北海是方位性的,只有上海、临海算是中性的,没有畏惧海洋的意思。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3)明清之际,上海的航运逐渐发达,使得商业不断活跃,人口不断多元,城市不断繁荣。西方文化的冲击和融入,将传统与现代的中西文化融合了起来,上海海派文化呈现出现代性的滨海都市海洋文化特色。区位优势和城市集纳是通过航运来实现的。航运使陆域广阔的腹地和沿海,纬度差异极大的南方与北方达到了沟通和汇聚,并与世界近代文明结合在一起。
    (4)上海海洋文化的发展,与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就地理特征而言,主要因素有两个。首先,上海陆地呈现一个不断向海东扩的过程,长江带来源源不断的泥沙冲积形成了长江口两岸平原,陆地面积不断地增长。沧海变桑田,由海变陆,上海早期的人类活动和这些变迁融汇在一起,直接影响了上海海洋文化的发展及特点,留下许多物质和非物质的海洋文化遗存。其次,上海位于亚欧大陆东端,太平洋西岸,长江与东海交汇处,中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形成了独特的区位优势。它依托长江水道等水系与中西部内陆地区相连,实现江海型的陆海联动;依托海洋与外部世界各地广泛沟通,实现国际范围联系。这种经典的区位,形成了陆海、南北和中外广泛资源的集聚联动、内外辐射的特征。各地人群和多元文化汇聚交融,共享创造,积淀出海纳百川的文化特征。
    (5)就时代性而言,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上海海洋文化经历了新石器时代的亦渔亦耕、农耕时代的盐渔和军事、隋唐宋元时期的航运和商业、明清时期的国际商贸等阶段,它是农耕文明时代培育出的一种向内的陆主海从式的市镇文化特色。
    (6)不过,真正推动上海海洋文化转变的是外来的近代文明冲击。1843年开埠通商,此后,大航海时代催生的近代文明,逐渐突破并改造了传统的东方文化价值,并在殖民过程中促生了中国的近代化,上海被融入世界殖民地市场体系,由内向性的农耕文明时代的边缘转化为外向性的工商文明时代的中心,这种转变是海洋文明的一种表现。
    (7)传统海洋文化模式在上海不断成长的都市“现代性”面前逐渐菱缩,海洋、城市和“现代性”的交融,形成了上海的海派文化。它不再是以海洋为母体直接生成的,而是以城市的“现代性”来融合的:人为的创造更多体现了多元性的杂糅和城市化的风貌。海派文化正是转变过程中生成的新式海洋文化现象,它不仅积聚了原有的冒险,开放、包容等品质,而且有所突破,以现代城市为依托,走向独立、自主、时尚的新式海派文化。亦城亦海,海在城中。
    (8)纵观上海历史的发展,除了区位优势、时代变化以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也成为上海社会不断创新的重要基因。以现代科技文明汇聚的城市现代化展示了当代海洋文化的一种与众不同的文化风貌。
    (9)上海这座滨海都市绽放的开放开明、包容时尚、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文化精神正是海洋文化的精髓。
    选自《上海城市管理》2014年第4期,有删改

【问题】
    4.第(2)段加点的“特别”一词具体是指【    】
    5.概括第(3)段的主要内容。
    6.下列不属于“地理环境”对上海海洋文化影响的一项是
    A.上海陆地的不断东扩影响着上海海洋文化的发展。
    B.上海独特的区位优势影响着上海海洋文化的构成。
    C.长江水道等水系影响着上海海洋文化的外向辐射。
    D.通江达海和南北居中积淀出海纳百川的文化特征。
    7.下列推断与文章一致的一项是
    A.研究上海海洋文化,会有利于海派文化成为显学。
    B.如果没有大航海,也就一定不会有上海海洋文化。
    C.随着社会发展,海派文化将呈现不同的时代风貌。
    D.新式海派文化的产生,是因为有了新式海洋文化。
    8.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

【参考答案】
    4.“上海”这个名字是中性的,其他城镇名称大多表达对海的祈愿、畏惧的意思,上海这个名字带有一种无畏、向往、进取与和谐共处。
    5.航运形成了上海海派文化的海洋特色。
    6.C
    7.C
    8.文章首先提出对上海海洋文化的思考;紧接着从命名的角度,然后从航运的发展、地理位置、时代的变迁、近代文明的冲击、都市现代性、现代科技发展等多个角度分析上海海洋文化形成的原因,最后总结上海海洋文化的特点(精髓)。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