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书阁记——为徐德夫右司作

发布时间:2022年1月5日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作者:刘克庄文章ID:57259浏览:

【原文】
    味书阁记——为徐德夫右司作
    〔南宋〕刘克庄
    ①阁在丰城山间。名,子贱潘公也;笔,广微袁公也。德夫读书其上有年矣,去而仕于朝,因以其所读者为天子言之,忠愤激发,几忤上意。竟坐是由省闼①放还故山。或窃笑曰:“世盖有剽窃涉猎书之毫芒而光显遇合者。德夫无所不读,顾龃龉留落如此,意者书误德夫耶!德夫宁能味此无味之味耶??”德夫亦叹曰:“有是哉!”
    ②夫书无穷尽,味有浅深。尝试以古今人观之;行之笃、守之固,味之深者也;先信而后畔,始合而卒离,味之浅者也。叔孙通、鲁两生皆学《礼》,一以取封,一没世无闻。【舒、弘皆学《春秋》,一起徒步拜相,一老摈郡国②。】【    】非深者守道而难合,浅者谐世而易售欤?使其果深于书,捽茹山雌也③,脱粟太牢也。苟为不然,如啖土炭,如嚼蜡火,将唾弃之矣。然则德夫之所味,固世之所不能味;世之所味,固德夫之所不屑味欤!
    ③或又曰:“阁仅三间,奚其记?”余曰:“不然;石渠、天禄④;高则高矣,而不能逃莽大夫之讥;临春、结绮⑤,美则美矣,而不能湔⑥狎客之谤。德夫阁虽小,然圣贤之事具焉,古今之变合焉,天下、后世之责在焉。德夫味之不已,出则为遗直,为名臣;处则为高士,为全人。是阁与天壤俱敝矣。勿记,可卑?!”
    (选自《后村先生大全集》)
    〔注〕①省闼:禁中,宫中。②老摈郡国:指董仲舒为公孙弘所译而出为胶西王相。③捽茹山雌也:指采食野菜如同吃野鸟的肉一样鲜美。④石渠、天禄:汉宫中藏书阁名。扬雄曾校书其中,后撰文讨好王莽,朱熹在《通鉴纲目》中称他为“莽大夫”。⑤临春、结绮:南朝陈后主宫中的阁名。⑥湔:洗。

【问题】
    2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岂
    B.盖
    C.然
    D.且
    22.第②段在举了“叔孙通、鲁两生”这组例子之后,又举出“舒、弘”的例子。请分析后一组例子在说理上的作用。(3分)
    2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本文写法上特点的一项是(    )。(2分)
    A.正反对比
    B.骈散结合
    C.叙议结合
    D.借物喻人
    24.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4分)

【参考答案】
    21.(1分)A
    22.(3分)答案示例:以世人皆知的典型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证明了读书味深者和味浅者际遇有别。举例论证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从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如果仅举“叔孙通、鲁两生”这一组事例,很难证明所论现象的普遍性,加上“舒、弘”这一组事例,则增强了论据的说服力。前一组事例所举双方有用与不用之别,这组所举双方则有重用与否之分,避免了同类重复,更有助于证明所论现象的普遍性。
    评分说明:第一点1分,后两点每点2分,给到满分为止。
    23.(2分)D
    24.(4分)答案示例:本文从“书无穷尽,味有浅深”入手,肯定了阁的主人德夫是“味之深者”,为德夫因“忠愤激发”而遭“放还”的遭遇感到不平,并表达了对读书味之深者“守道而难合”、味之浅者却“谐世而易售”这种现象的慨叹、批判。同时,本文还对德夫因“味之深”而不“畔”不“离”的操行表达了认同、赞美。文章以事论世,借古论今,借题发挥,蕴含着丰富的写作意图。
    评分说明:对意图每概括一点给1分,整体概括1分,给到满分为止。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