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县灵隐寺东峰新亭记

发布时间:2022年1月5日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作者:冯宿文章ID:57312浏览:

【原文】
    兰溪县灵隐寺东峰新亭记
    唐·冯宿
    ①东阳实会稽西部之郡,兰溪实东阳西鄙之邑。岁在戊寅,天官署洪君少卿以为之宰。君之始至,【    】用信待物,用勤集事,信,故人阜,勤,故公济,未期月而其政成。后三年夏六月,余过其邑,洪君导余以邑之胜赏,于是有东峰亭之游。
    ②背城之,半里而近,初届佛刹,刹之上方而亭在焉。松门盖空,石道如带,足倦累息,然后造夫极焉。向之池隍馆宇之多,旗亭阛阓之喧,途道往来之众,薄书鞅掌之繁,顾步之余,忽焉如失。但山风飕飕,岭云峨峨,飞轩凭虚,洞壑在下。向背殊状,昏明异色。指遥青而点黛者问之,则曰某山某岩,某林某墅。指远白而曳练者问之,则曰某洲某渚,某湫某塘。高深互呈,心目相竞,飘若象外,意其幻成。
    ③余既谐其私,爰究其本。先是邑微登攀游观之所,洪君曾是挈俸钱二万,经斯营斯。因地于山,因材于林,因工于子来①,因时于农隙,又何易也!崇山濬谷,佳境胜概,绵亘伏匿,一时发朗,又何能也!
    ④君在建中、兴元之间,为江南西道节度使曹王所知。时方军兴,贼寇压境,供亿仓卒,赋平人和,王实赖之。故御史大夫郑滑节度卢公群与君尝同僚,每号之曰:“精金百炼,良骥千里。”诚矣。然则是邑之理,兹亭之胜,于君之分,不为难能。夫播芳尘而鼓馀波者,非文莫可。遂揽笔为记,刊于石而附诸地志焉。
    注:①子来:自愿来。
    (选自《唐文粹》)

【问题】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且
    B.则
    C.然
    D.夫
    22.第②段的对比描写很有特色,请赏析。(4分)
    23.第③段画线句中的“私”指【    】;“本”指【    】。(2分)
    2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前后呼应,撰文的缘由和撰文的目的混融一体。
    B.本文以游踪为线索,叙写登亭揽胜的所见所感所思。
    C.作者认为好的文章有传扬善举美名使之不朽的价值。
    D.作者赞赏洪君时流露出洪君是大材而被小用的意思。
    25.本文题为“兰溪县灵隐寺东峰新亭记”,但写“亭”的笔墨并不多,且意不在“亭”,简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

【参考答案】
    21.(1分)B
    22.(4分)【答案】将山下幽深景象与山上的开阔景象相对比(1分),山外喧闹和山里清净相对比(1分),突出强调山里、山上的开阔与清净特征,强烈的反差(1分),给人如入幻境、物我两和的审美感受(1分)。
    23.(2分)“私”指游玩。“本”指亭的来历。
    24.(2分)B
    25.(4分)本文写亭,对亭的外貌形制没有描写,却用大量的笔墨写“亭”的来历、建造过程和亭周围的景色(1分),还写了洪君稳定一方、供应军需的事迹和同僚对他的极高评价(1分),作者意在写人,赞扬洪君为政善治、举重若轻、造福一方的功绩(1分),并希望以此来垂范后人(1分)。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