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生员傅先生山传

发布时间:2022年1月23日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作者:嵇曾筠文章ID:58237浏览:

【原文】
    明生员傅先生山传
    【清】嵇曾筠
    傅先生名山,字青主,一字公他,阳曲人。山生而颖异,读书十行并下,过目辄能成诵。年十四,督学文太清拔入庠。继文者,袁临候先生继咸也,一见深器之。檄取读书三立书院时,时以道学相期许,山益发愤下帷。袁每云:“山,文诚佳,恨未脱山林气耳。”崇祯丙子,继咸为直指张孙振诬诋下狱。山徒步走千里外,伏阙讼冤。孙振怒,大索山,山敝衣褴褛,转徙自匿,百折不回,继咸冤得白。【当是时,山义声闻天下。】后继咸官南方,数召山,山终不往。
    国朝定鼎,自九江执继咸北上,山乃潜入都,密候继咸起居。继咸见杀,山收其遗而归。山性至孝,父之谟病笃,朝夕稽颡于神,愿以身代。旬日父愈,人谓孝通神明。友爱诸季,先人遗产,弟荡费强半,终身无怨色。弟殁,抚遗孤过于己子。失偶时年二十七,子眉甫五龄,誓不复娶。
    自明庄烈皇帝殉国,山遂绝意进取。衣草履,时遨游于平定、祁汾间,所至有墨痕笔迹。工诗赋,善古文词,临池得二王神理,博古今典籍,百家诸子,靡不淹贯。精岐黄术,踵门求医者户常满,贵贱一视之。家故饶,至是渐益窭,安贫乐道泊如也。屋舍田园,多为细人窃据,概置不问。
    康熙戊午,诏举博学宏词,廷臣交章荐山,山坚以老病辞。当事者立迫就道,道称股病不能行,肩舆舁入都,卧旅邸不赴试。明年三月,念其年迈,特授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遂得放归。归愈澹泊,自甘僻居远村,不入城府。【然钦其名者益众,率纡道往见,冀得一面为荣。】又六年卒,远近会葬者,数千百人。
    嵇礼斋曰:先生盖有道而隐者也,至若义白知己之冤,【其贤于世之平居师友相亲慕,临难不引手救,漠然若不相识者,亦远矣。】先生真无愧哉!
    (选自《师善堂集》,有删减)

【问题】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友爱诸季    季:泛指弟弟
    B.踵门求医者户常满    踵:走到;踏至
    C.至是渐益窭    窭:贫寒
    D.至若义白知己之冤    白:坦白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衣草履,时遨游于平定、祁汾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屋舍田园,多为细人窃据,概置不问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C.廷臣交章荐山,山坚以老病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D.临难不引手救,漠然若不相识者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11.下列句子中能体现傅山“有道而隐”的一组是
    ①当事者立迫就道,道称股病不能行,肩舆舁入都,卧旅邸不赴试
    ②山敝衣褴褛,转徙自匿,百折不回,继咸冤得白
    ③家故饶,至是渐益窭,安贫乐道泊如也
    ④然钦其名者益众,率纡道往见,冀得一面为荣
    ⑤归愈澹泊,自甘僻居远村,不入城府
    ⑥又六年卒,远近会葬者,数千百人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傅山聪颖过人,看重情义。读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受到袁继咸的器重,成为了继咸的幕僚,伺候袁继咸的日常起居。
    B.傅山为人至孝,友爱亲人。他的父亲得了重病,他朝夕在神像前跪拜,感动了神灵,父亲得以康复。
    C.傅山不重钱财,父亲死后,弟弟占了大半家产,他毫无怨言;别人窃取了他的田产他也不追问。
    D.本文主要通过具体的事件,全方位的刻画了傅山的人物形象,为人贤明,比世上那些师友间平常相亲相慕,一旦临难却不出手相救,冷漠如同不相识的人强多了,作者对此深表赞同。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当是时,山义声闻天下。(2分)
    译文:
    (2)然钦其名者益众,率纡道往见,冀得一面为荣。(3分)
    译文:
    (3)其贤于世之平居师友相亲慕,临难不引手救,漠然若不相识者,亦远矣。(3分)
    译文:

【参考答案】
    9.D(白:伸张)
    10.B(A在/比,B被,C因为/表示修饰D…的人/表示停顿,助词)
    11.B
    12.C(A“成为了继咸的幕僚”有误;B“感动了神灵,父亲得以康复”有误;D“作者对此深表赞同”有误,这是作者自身的看法)
    13.(1)这个时候,傅山为人仗义的名声传遍天下。(准确翻译“闻天下”1分,句意1分)
    (2)这样钦敬他名声的人更多了,都迂回绕道前往拜见他,希望能以见他一面为荣耀。(准确翻译“率”“冀”各1分,句意1分)
    (3)他比世上那些师友间平常相亲相慕,一旦临难却不出手相救,冷漠如同不相识的人贤明太多了。(准确翻译“居”“印”各1分,比较句式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傅先生名山,字青主,山西阳曲人。
    傅山小时候就聪慧过人,读书时十行一下浏览而过,并且过目就能背诵。十四岁被督学文太清选拔进入乡学。袁继咸一见就很器重他。下文书征召傅山到三立书院学习,经常以道学来鼓励他,傅山更加发奋读书。袁继咸经常说:“傅山,写文章确实好,遗憾的是没有脱去绿林气。”崇祯丙子年,袁继咸被直指使者张孙振诬陷诋毁下到狱中。傅山徒步奔走千里,赶到京城为他申辩冤屈。张孙振大怒,到处搜捕傅山,傅山穿着破衣烂衫,四处辗转躲藏,经受了很多挫折但不退缩,最终袁继咸的冤情得以真相大白。当时,傅山为人仗义的名声传遍天下。后来,袁继咸到南方做官,多次召傅山前往,但傅山最终也没去。清朝建立后,朝廷从九江押着袁继咸北上,傅山就潜入到都城,悄悄伺候袁继咸的日常起居。袁继咸被杀,傅山收藏他的遗骨返归家乡。
    傅山为人特别重孝道,他的父亲傅之谟病重,他从早到晚虔诚地在神像前跪拜,愿意以身代替父亲。十天后,他的父亲病情痊愈,人们都说是傅山的至孝感化了神明。他友善地爱护几个弟弟,先祖留下来的遗产,弟弟们抢占了一大半,他没有埋怨的脸色。弟弟死后,他抚养弟弟的遗孤胜过对待自己的孩子。傅山丧妻时刚二十七岁,儿子傅眉刚刚五岁,他发誓终生不再续娶。
    自从明庄烈皇帝殉国(指明朝灭亡)以后,傅山就断绝了求取功名的意念。他穿着草鞋,时常遨游在平定、祁汾之间,所到之处都留下了笔墨的痕迹。他工于写诗赋文,擅长古文词章,学习书法得到了王羲之、王献之的精髓,他博览古今典籍,百家诸子的文章没有不深通广晓的。他还精通医术,登门求医的人挤满了屋子,无论身份贵贱他都一样对待。他家里本来还算富有,此时渐渐贫困,但他安贫乐道,恬然淡泊。房舍田产宅院,大多被小人用不正当的手段占据,他一概置之不理。
    康熙戊午年,皇帝下诏举行博学宏词科考试,朝中大臣呈递奏章推荐傅山,傅山以年老多病为由坚决拒绝。但是当权者强逼着他上道赴京应试,傅山在半道上称腿有病不能走路,于是就让别人用轿子抬着他入京,到了京城,他却躺在旅店里不去赴试。
    第二年三月,朝廷念他年迈,特授予他内阁中书的官职,着令地方官去慰问他,于是傅山得以放归故里。回到故里后,他更加清静淡泊,自己甘愿居住在偏僻的山村,不再进入城镇和官府。这样钦敬他名声的人更多了,都迂回绕道前往拜见他,希望能以见他一面为荣耀。又过了六年,傅山去世,远近来参加葬礼的多达数千人。
    我说:傅山先生大概是那种坚守道义而隐居的人。至于为节义伸张知己的冤屈,他比世上那些师友间平常相亲相慕,一旦临难却不出手相救,冷漠如同不相识的人贤明太多了。傅山先生真是无愧于贤明的称号啊!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