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赠韦司直①
郎士元
闻君感叹二毛②初,旧友相依万里馀。
烽火有时惊暂定,甲兵无处可安居。
客来吴地星霜③久,家在平陵音信疏。
昨日风光还入户,登山临水意何如。
【注】①此诗作于安史之乱中,诗人避难江南。②二毛:花白的头发。③星霜:指年月。
【问题】
(1)诗的尾联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本诗与杜甫的《春望》都写到了安史之乱,从所抒情感的角度看,两诗的境界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这里使用了反衬手法(乐景衬哀情)。诗人因安史之乱而满怀愁绪,即使春光明媚,也无心欣赏。用美好的春光衬托内心的愁绪,更显愁绪之深。
(2)本诗侧重感叹个人的遭际,杜甫的《春望》除了感叹个人遭际之外,还有对国家的忧思。从本诗的前三联可以看出,诗人感叹战乱不断,长期漂泊,有家难回。《春望》不仅写到战乱给个人造成的痛楚,更表达了对国家局势动荡的忧虑。
【赏析】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发生以后,当时“烽火有时惊暂定,甲兵无处可安居。”也就是说战火还没止息,而作者尾联却说起登山临水的“闲情逸致”,他真的对于国事无动于衷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首联诗人听说韦司直感慨自己早生华发,不禁觉得两人万里迢迢心灵相依有些欣慰又不免凄凉。颔联和颈联表达战火未熄,客居他乡的伤感。这时候再没心没肺也不可能在尾联就无牵无挂地去游山玩水了,所以尾联是借自然景物的依旧暗中感慨世事变迁的无常,所谓“物是人非”。因此问韦司直在风景依旧的时节登山临水会怎样,显然是一种凄然的心境。“风景不殊,正自有河山之异!”其实是无心去游山玩水了,所以是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