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君子取友岂不当自慎哉!得数贤人,不足匡勷不逮;得一不肖,生

发布时间:2022年3月28日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60462浏览:

【原文】
    士君子取友岂不当自慎哉!【得数贤人,不足匡勷①不逮;得一不肖,生平德行皆失之。】故非确然能辨人之泾渭,则不如不与人见。然天下无块然独处之人,势不能不出而与人见也。士君子处此难矣哉!
    南陵盛此公家故不赀,先世有义声,屋以内多藏书,外多良田。年十数龄,有声邑里;长,肆力为古文词,虽不中有司尺度,而声名盛。然是时,此公但闭户读书,固不出与人见也。后,去而之秣陵,欲尽交东南士,东南士亦愿交此公。此公以为:“世且乱,吾当见天子,慷慨言当世事。彼经生何足语,会求其人于屠狗间。”于是益散金结客,遂为广陵儿所绐。
    【是时边事急,广陵儿讽此公出家资,备公家缓急。】久之,事卒不济,而金垂尽。嗒然②与世无所合,退而返邑里,邑里又嗤笑之。此公益不复事事,产益落,所为文益不合有司尺度。侘傺无聊,不数年,病矣。
    岁在辛未,予自大梁秣陵省家大人。家大人好此公诗,语亮曰:“此间有盛此公,工为诗,儿识之。”亮因以父命往交此公。明年,此公目病,或不能视。予窃忧之,讽其勿读书饮酒。此公曰:“如是,不如其遂盲也!”会目病甚,又念母老,乃别予归,意怆然,若不复与予见者。予私以为予当复见之,孰意遂不复见耶?
    此公以目久不愈,愈愤激,家益窘乏,无从得医药,于是遂长盲矣。尝以书寄予大梁,至数千言。言“子当不长贫贱。他日拥节江上,取道南陵,魁湖之北,桃之南,予墓在焉。子当为我书石曰‘盛此公埋骨处’,予愿足矣!他则子之事也,予何言。”予得其书,忽忽如失者数日,知此公将不永矣。
    不数日,凶问至,予为位哭之。会予官山东,不能即至秣陵;比至,欲省盛母,会乱甚,又不果行。乃使掾往慰盛母。掾归,为予言盛母年且八十,妻倍孝谨。一老仆,樵以供两孀妇,糠豆不赡,裋褐③不完,败屋数楹,不蔽风雨。嗟夫天乎!孰使此公而至此极耶!予解橐金,复促掾往,赎其田之易人者,佐盛母饘粥。市石,檄南陵令碑其墓,予自书“盛此公埋骨处”,从其生时请也。
    (节选自清·周亮工《南陵盛此公遗稿序》,有删改)
    【注】①匡勷:纠正;②嗒然:懊丧的样子;③裋褐:粗布衣服。

【问题】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固不出与人见也    固:坚决
    B.遂为广陵儿所绐    绐:欺骗
    C.若不复与予见者    若:你
    D.他日拥节江上    拥:执持
    9.以下六句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南陵盛此公“取友不慎,德行皆失”的一组是
    ①欲尽交东南士,东南士亦愿交此公
    ②益散金结客,遂为广陵儿所绐
    ③嗒然与世无所合,退而返邑里,邑里又嗤笑之
    ④侘傺无聊,不数年,病矣
    ⑤无从得医药,于是遂长盲矣
    ⑥予解橐金,复促掾往,赎其田之易人者,佐盛母饘粥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④⑤⑥
    D.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盛此公从小在在乡里就有名声,长大之后,虽然写的文章不合官吏的标准,但他的名气却很大。
    B.盛此公曾说,这个世道已经乱了,要面见皇帝,正义凛然地发表对现在形势的看法。
    C.我在盛此公患眼病后担心他并劝他少看书喝酒,他却断然否定了,认为“如果不读书喝酒,不如就让眼睛瞎了”。
    D.本文以盛此公人生由盛及衰,家人因他而遭遇凄惨的经历,告诫世人士“士君子取友岂不当自慎”这个道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得数贤人,不足匡勷不逮;得一不肖,生平德行皆失之。(4分)
    译文:【    】
    (2)是时边事急,广陵儿讽此公出家资,备公家缓急。(3分)
    译文:【    】
    (3)用斜线(/)给下面划线的文字断句。(3分)
    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学知古,【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
    (节选自《孔子家语·观周》)

【参考答案】
    8.C(若:好像)
    9.D(①讲盛此公喜欢结交东南名士,而东南名士也愿意同他结交;⑥“我”作为盛此公的朋友对他的家人给予的帮助。)
    10.B(“这个世道已经乱了”错,原文是“世且乱”,“且”是“将要”的意思。)
    11.(1)①得几个道德学问高的人做朋友,不一定能够帮助弥补不足、纠正过错;得一个不成材不正派的人做朋友,一辈子的德行事业就全完了。(4分)
    ②当时边界军情紧急,那个广陵人就劝说盛此公拿出家产,预备着国家发生危急时有急用。(3分)
    (2)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学知古,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节选自《孔子家语·观周》)(2处1分;共3分)
    【参考译文】
    孔子对南宫敬叔说:“我听说老子博古通今,通晓礼乐的起,明白道德的归属,那么他就是我的老师,现在我要到他那里去。”南宫敬叔和孔子一起到了周国。孔子向老子询问礼,向苌弘询问乐。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