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所伴的快感是不是美感呢?历来学者对于这个问题可分两派,一

发布时间:2022年4月16日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60923浏览:

【原文】
    联想所伴的快感是不是美感呢?历来学者对于这个问题可分两派,一派的答案是肯定的,一派的答案是否定的。这个争辩就是在文艺思潮史中闹得很凶的形式和内容的争辩。依内容派说,文艺是表现情思的,所以文艺的价值要看它的情思内容如何而决定。侧重内容的人往往从这个基本原理抽出两个其他的结论,第一个结论是题材的重要。所谓题材就是情节。他们以为有些情节能唤起美丽堂皇的联想,有些情节只能唤起丑陋凡庸的联想。第二个结论就是文艺应含有道徳的教训。读者所生的联想既随作品内容转移,则作者应设法把读者引到正经路上去,不要用淫秽卑鄙的情节摇动他的邪思。
    形式派的标语是“为艺术而艺术”。他们说,两个画家同用一个模特儿,所成的画价值有高低;两个文学家同用一个故事,所成的诗文意蕴有深浅。从此可知艺术之所以为艺术,不在内容而在形式。单拿图画来说,一般人看画,都先问里面画的是什么,是怎样的人物或是怎样的故事。这些东西在术语上叫做“表意的成分”。近代有许多画家就根本反对画中有任何“表意的成分”。看到一幅画,他们只注意它的颜色、线纹和阴影,不问它里面有什么意义或是什么故事。假如你看到这派的作品,你起初只望见许多颜色凑合在一起,须费过一番审视和猜度,才知道所画的是房子或是崖石。这一派人是最反对杂联想于美感的。
    就广义说,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但是我们通常所谓联想,是指由甲而乙,由乙而丙,辗转不止的乱想。就这个普通的意义说,联想是妨碍美感的。美感起于直觉,不带思考,联想却不免带有思考。在美感经验中我们聚精会神于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上面,联想则最易使精神涣散,注意力不专一,使心思由美感的意象旁迁到许多无关美感的事物上面去。在审美时我看到芳草就一心一意地领略芳草的情趣;在联想时我看到芳草就想到罗裙,又想到穿罗裙的美人,既想到穿罗裙的美人,心思就已不复在芳草了。联想大半是偶然的,这些联想纵然有时能提高观者对于这幅画的好感,画本身的美却末必因此而增加,而画所引起的美感则反因精神涣散而减少。
    知道这番道理,我们就可以知道许多通常被认为美感的经验其实并非美感了。假如你是武昌人,你也许特别欢喜崔颢的《黄鹤楼》诗;假如你是陶渊明的后裔,你也许特别欢喜《陶渊明集》;假如你知道达·芬奇的声名大,你也许特别欢喜他的《蒙娜·丽莎》。这都是自然的倾向,但是这都不是美感,都是持实际人的态度,在艺术本身以外求它的价值。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减)

【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内容派的学者认为文艺应含有道德的教训,作品应设法引导读者到正经路上去,不要加入淫秽卑鄙的情节。
    B.文艺是表现情思的,文艺的价值是由它的情思内容如何而决定的,所以题材和含有道德教训都很重要。
    C.联想是知觉和想象基础,有时能提高观者对于这幅画的好感,因此有助于提升绘画本身的艺术美。
    D.一个人特别欢喜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这只不过是他个人的态度,并没有真正体会到绘画本身的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内容派和形式派学者的争辩来论证联想所伴的快感是不是美感的问题。
    B.文章引用看到芳草联想到穿罗裙的美人的例子来证明画本身的美感会因为精神涣散而减少。
    C.文章通过形式派画家的作品须审视和猜度才知道所画何物来证明他们重形式而不重内容的艺术理念。
    D.文章论证思路清晰,并且运用了对比论证、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使论证更加深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针对文章开头提出联想所伴的快感是不是美感的问题,作者更加赞成形式派的主张。
    B.前人所谓的“言之有物”“文以载道”等都是侧重文艺的内容和文艺的无关美感的功效。
    C.近代形式派画家反对画中有“表意的成分”,他们在创作时不会太在意里面的意义或故事。
    D.因为联想是妨碍美感的,而艺术又是创造美的,因此艺术应该和联想分离。

【参考答案】
    1.A
    2.B
    3.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B项只是内容派的一种观点而已,从文章来看,文艺的价值应该还有本身的美感,这里是以偏概全;C项,“因此有助于提升绘画本身的艺术美”错误,原文是说“画本身的美却未必因此而增加”;D项得有一个前提才成立,“假如你知道达·芬奇的声名大”。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B项,原文说的是“而画所引起的美感则反因精神涣散而减少”,不是“画本身的美感”减少。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D项,“因此艺术应该和联想分离”错误,就广义说,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故选D。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