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宿许天植①见山楼②
严遂成(清)
绿树疏灯落烬迟,梦醒如中薄寒时。
风通花气全归枕,月转楼阴倒入池。
如此夜深犹有笛,可因春尽竟无诗?
开门便赴寻山约,酒熟茶香短簿祠③。
注释:
①许天植:作者友人,生平不详。
②见山楼:楼的名称。
③短簿祠:又称东山庙,在苏州虎丘东山浜。
【问题】
21.诗句“风通花气全归枕,月转楼阴倒入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22.结合全诗,分析本诗作者的情感变化。(4分)
【参考答案】
21.答案:①拟人。春风、花气、月转楼阴,本是春的气息,夜的景色,诗人感受的客体,但是春风、花气、月却呈现出人的主动之态和情感,微风与花气相通,将阵阵花香送进楼中,全归诗人枕上,似乎特意来与孤客作伴;本是楼影随明月移动,倒映于碧池,但似乎是明月有意转动楼影倒映池中,来为山水增色,为梦中惊醒之人消除寂寞,描写自然生动,富有情趣,切时切景。②衬托。春风、花气和月转楼阴构成的动态画面衬托春夜的静美(写出赏析过程也可)。③铺垫。春风将花气送至诗人客房,明月随时间推移转动楼影,暗示良辰的悄悄流逝,为下文惜春、赏春的情感做了铺垫。
评分标准:表现手法1分,分析过程2分。写对任何一点表现手法均给分,分析过程酌情给分。
22.①在友人“见山楼”夜宿,春寒逼人,催醒了梦中人,只见窗外树影婆娑,搂头疏灯闪烁,室内微火已见余烬,作者内心感到阵阵寒意和孤独(答出“孤独”或寒意即得1分);
②春的气息,春的花香,春夜笛声,引发了作者对春天的依恋之情、惜春之意(答出“依恋之情”或“惜春之意”即得1分);
③春是挽留不住的,于是诗人为春尽而歌,写诗送春(意思对即可,1分);
④为了追上行将逝去的春光,诗人离开见山楼,赶赴友人的游山之约,共同探春、赏春,表现出惬意愉悦之情(答出“探春”或“赏春”即得1分)。
评分标准:写出一点得一分,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