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灵岩山

发布时间:2022年5月9日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作者:高启文章ID:61553浏览:

【原文】
    游灵岩山
    高启(明)
    吴城东无山,唯西为有山,其峰联岭属,纷纷靡靡,或起或伏,而灵岩居其间,拔奇挺秀,若不肯与众峰列。望之者,咸知其有异也。
    山仰行而上,有亭焉,居其半,盖以节行者之力,至此而得少休也。由亭而稍上,有穴窈然,曰西施之洞;有泉泓然,曰浣花之池;皆吴王夫差宴游之遗处也。又其上则有草堂,可以容栖迟;有琴台,可以周眺览;有轩以直洞庭之峰,曰抱翠;有阁以瞰具区之波,曰涵空。虚明动荡,用号奇观。盖专此郡之美者,山;而专此山之美者,阁也。
    启,吴人,游此虽甚亟,然山每匿幽閟胜,莫可搜剔,如鄙予之陋者。【今年春从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临川饶公与客十人复来游升于高则山之佳者悠然来入于奥则石之奇者突然出氛岚为之蹇舒杉桧为之拂舞。】幽显巨细,争献厥状,披豁呈露,无有隐循。【然后知于此山为始著于今而素昧于昔也。】
    夫山之异于众者,尚能待人而自见,而况人之异于众者哉!公顾瞻有得,因命客赋诗,而属启为之记。启谓:“天于诡奇之地不多设,人于登临之乐不常遇。有其地而非其人,有其人而非其地,皆不足以尽夫游观之乐也。今灵岩为名山,诸公为名士,盖必相须而适相值,夫岂偶然哉!宜其目领而心解,景会而理得也。【若启之陋,而亦与其有得焉,顾非幸也欤?】启为客最少,然敢执笔而不辞者,亦将有以私识其幸也!”十人者,淮海秦约、诸暨姜渐、河南陆仁、会稽张宪、天台詹参、豫章陈增、吴郡金起、金华王顺、嘉陵杨基、吴陵刘胜也。

【问题】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先说灵岩山特异于苏州诸山。吴城东面是广袤的平原,只有西面是连绵起伏的峰峦叠嶂。“峰联岭属”之中,灵岩一山独秀,像是不肯和众峰排列在一起:独具匠心地突出灵岩山之“异”,也为下文的议论设下伏笔。
    B.作者着重描述灵岩山以吴王夫差及西施诸古迹著名,以山上台、轩、阁可以四周远眺“虚明动荡”称胜,并对灵岩山本身的景物给予正面描述与称道。
    C.最后借饶介“命客赋诗,而属启为之记”,发挥议论:山被人欣赏,人欣赏山,两相对应,有这样的山而遇不到这样的人,或者有这样的人而见不到这样的山,“皆不足以尽夫游观之乐”。
    D.作者在《游灵岩记》的写景、记事,以及议论之中,以“浅陋”的姿态自居,以明褒实贬的笔法,寄寓比喻,文中巧妙地表现了自己鄙夷权贵,不尚功利,洁身自好的志向。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今年春从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临川饶公与客十人复来游升于高则山之佳者悠然来入于奥则石之奇者突然出氛岚为之蹇舒杉桧为之拂舞。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然后知于此山为始著于今而素昧于昔也。(3分)
    (2)若启之陋,而亦与其有得焉,顾非幸也欤?(4分)

【参考答案】
    16、D(适:恰巧,恰好)
    17、B(以,连词,表目的)(A表承接/表转折。C连词,于是/介词,趁着。D指示代词/人称代词。)
    18、B(对灵岩山本身的景物并未给予正面描述与称道)
    19、今年春/从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临川饶公与客十人复来游/升于高/则山之佳者悠然来/入于奥/则石之奇者突然出/氛岚为之蹇舒/杉桧为之拂舞
    20、(1)这才知道对于这座山是从今天开始明白的,过去一向并不了解
    译出大意给1分,“为”表判断给1分“著”译为“明白”给1分
    (2)像我这样知识浅薄的人,也能与他们一样有所得,难道不是一种幸运吗?
    译出大意给1分,“若”译为“像”给一分“陋”译为“浅薄”给1分,“顾”译为“难道”给1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