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毕仲举书

发布时间:2022年6月29日更新时间:2023年12月30日作者:苏轼文章ID:63745浏览:

【原文】
    答毕仲举书
    苏轼
    奉别忽十余年,愚瞽①顿仆,不复自比于朋友,不谓故人尚尔记录,远枉手教,存问甚厚,且审比来起居佳胜,感慰不可言。罗山素号善地,不应有瘴疠,岂岁时适尔。既无所失亡,而有得于齐宠辱、忘得丧者,是天相子也。
    仆以任意直前,不用长者所教以触罪罟。【然祸福要不可推避,初不论巧拙也。】黄州滨江带山,既适耳目之好,而生事②百须③,亦不难致,早寝晚起,又不知所谓祸福果安在哉?
    偶读《战国策》,见处士颜蠋之语“晚食以当肉”,欣然而笑。若蠋者,可谓巧于居贫者也。菜羹菽黍,差饥而食,其味与八珍等;而既饱之余,刍豢④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美恶在我,何与于物。
    所云读佛书及合药救人二事,以为闲居之赐甚厚。佛书旧亦尝看,但暗塞不能通其妙,独时取其粗浅假说以自洗濯,若农夫之去草,旋去旋生,虽若无益,然终愈于不去也。若世之君子,所谓超然玄悟者,仆不识也。往时陈述古⑤好论禅,自以为至矣,而鄙仆所言。
    仆尝语述古,公之所谈,譬之饮食龙肉也,而仆之所学,猪肉也,猪之与龙,则有间矣,然公终日说龙肉,不如仆之食猪肉实美而真饱也。不知君所得于佛书者果何耶?【为出生死超三乘遂作佛乎抑尚与仆辈俯仰也学佛老者本期于静而达静似懒达似放。学者或未至所期,而先得所似,不为无害。】仆常以此自疑,故亦以为献。
    来书云处世得安稳无病,粗衣饱饭,不造冤业,乃为至足。三复斯言,感叹无穷。无缘面论,以当一笑而已。(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
    【注】①瞽[gǔ]:眼瞎,比喻不明事理;没有见识。②生事:生计。③须:通“需”。④刍豢:指牛羊猪狗等牲畜,泛指肉食。⑤陈述古:北宋理学家。

【问题】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存问甚厚    存:保存
    B.且审比来起居佳胜    审:详知
    C.是天相子也    相:佑助
    D.则有间矣    间:差别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复自比于朋友/教以慎于接物
    B.晚食以当肉/醉则更相枕以卧
    C.公之所谈/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不知君所得于佛书者果何耶/居则忽忽若有所之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苏轼被贬黄州之后写给友人的一封回信,信中说黄州山水秀美,生活便利,起居得宜,这表现了苏轼冲淡平和的心境和旷达乐观的情怀。
    B.苏轼擅长在议论中用比喻说明道理,议论横生而妙趣无穷,他用农夫除草比喻阅读佛书来洗涤心灵,用“龙肉”和“猪肉”来比喻陈述古代和自己对禅道见解的不同特点。
    C.苏轼虽然也在学佛,但自认为还只是学了一些非常粗浅的东西,离佛学中忘怀生死、超凡脱俗而后修行成佛的最高境界还有很大差距,这体现了他好学不倦、谦逊自勉的精神。
    D.苏轼谈禅而不佞佛,好道而不厌弃人生,对待生活,他只取“静而达”和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随缘自适,顺应自然。
    19.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为出生死超三乘遂作佛乎抑尚与仆辈俯仰也学佛老者本期于静而达静似懒达似放
    20.把文中画线的文字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然祸福要不可推避,初不论巧拙也。(3分
    (2)学者或未至所期,而先得所似,不为无害。(4分)

【参考答案】
    16.A。存:慰问。
    17.D/A和,介词/在……方面,介词。B来,表目的,连词/相当于“而”,着、地,表修饰,连词。C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主谓取独,无义。D均为所字结构,“所+动词”名词性结构。
    18.C。苏轼也学佛,但他更看重其中的现实意义,他认为“出生死,超三乘”而后成佛太过虚妄,求学者若迷信于此,是有害处的。
    19.为出生死/超三乘/遂作佛乎/抑尚与仆辈俯仰也/学佛老者/本期于静而达/静似懒/达似放
    (原文:为出生死、超三乘,遂作佛乎?抑尚与仆辈俯仰也?学佛老者,本期于静而达。静似懒,达似放。)
    20.(1)然而祸事如果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就不用说当初是聪明还是愚蠢了。
    (2)学佛和道的人中有的人并没有达到自己所期待的境界,却先得到了所貌似的,这不是没有害处的。
    【参考译文】
    转眼间分别已十多年了,我愚钝缺乏识别能力而遭遇坎坷,因而不再能够自列为朋友,没想到老朋友尚能如此记怀,录我在朋友之列。委屈你从远方亲手写信教导我,问候得很殷切,并且让我详知你近来日常起居生活安好,感激欣慰得说不出话。罗山向来被称为好地方,不会有瘴疠之毒气,也许是四季舒适吧。既已没有什么丧失的东西,而且能够感悟到受宠与受辱没有区别、得失不应系于内心,这是上天在祐助你啊。
    我因为放纵心意径直向前,没有听从长者的教导而触犯法律。然而祸事如果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就不用说当初是巧是拙了。黄州临江靠山,既顺适耳目观赏之娱,并且生活所须各种物品也容易得到,早睡晚起,又让我不知所说的祸事在哪里呢?
    偶然读到《战国策》,看到处士颜蠋说“推迟吃饭时间,从而饭便可变成肉一样的美味”,我欣然而笑。像颜蠋,可以说是善于在贫困中生活的人。粗茶淡饭,在饥饿的时候食用,它的味道和山珍海味一样可口;而已经吃饱了之后,各种美味的肉食堆满面前,唯恐别人不端走。是好是坏在于自我的心态,哪里与外物有什么关系。
    你所说的研习佛经与调配药物救治百姓这两件事,认为这是对闲居之人丰厚的赏赐。对于佛经,我过去也经常阅读,然而头脑昏昧,心智闭塞,不能够领悟其中的精妙之处。独处的时候,找些其中浅易的内容读读来洗去心灵的尘垢。这好像是农夫锄草的过程,刚锄掉,马上又会长出来,虽然好像是没有什么补益,然而毕竟比没锄的好。像那世上的君子,离尘脱俗得以深悟的人,我是没有认识的。过去陈述古喜好谈论禅道,自己认为已经达到最高境界,因而视我所说的话为浅陋。
    我曾对陈述古说:您所谈论的,好像是食用龙肉,而我所学习的,是吃猪肉,猪肉与龙肉是有很大差别的,然而您整天空谈龙肉,不如我吃猪肉感受到口味美、肚子饱的真实。不知道您从佛经中所得到究竟是些什么?是为了超出生死和三乘,从而成佛吗?还是注重同我们这类人不相上下相处?研习佛道的人,本来是追求宁静和旷达的。而宁静近似于懒惰,旷达近似于放诞。求学的人或许没有达到期许的境界,却先得到了那所相似的东西,不是没有害处的。我常常因此怀疑自己,所以也把这些问题呈献出来与你探讨。
    你的来信说人行于世间,但求平安无病,解决温饱,不做坏事,就足够了。我多次品味这些话,有无穷的感悟。没有机缘当面交流,姑且读读笑笑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

  • 客游

    【原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

  • 夏日

    【原文】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原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

  • 送项判官

    【原文】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

  • 送蹇秀才赴临洮

    【原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