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知“大数据”

发布时间:2022年7月1日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作者:陈彩虹文章ID:63798浏览:

【原文】
    如何认知“大数据”
    陈彩虹
    ①在“大数据”的认知问题上,对人的主体性的强调,始终应当是第一位的。收集、分析和使用的数据再大,大到我们甚至于要经常言听计从地服从于数据演化生成的结论,它们也只是在人的指挥和管控之下形成的。即使有些人,总只是处于一般使用者的位置上,那也必须明白,这是人创造出来的东西,不能绝对化它的作用。要知道,绝对相信GPS定位的驾车者,在明明白白走错路时,不去怀疑定位器而怀疑自我之事,是时有发生的。
    ②“大数据”之“大”的相对性,需要倍加牢记。现代社会数据的巨量增长,其计量的单位自然发生了变化,以二的几十次方出现的“拍、艾、泽字节”单位,它们计量的数据,大到我们无法用传统的数量概念去想象。如根据某种疾病的巨量数据来寻求治疗方案,我们运用最先进的技术去收集、储存和分析,并且通过无障碎的方式共享,也无法穷尽所有关联数据,更无法得到全部无遗漏的治疗良方。“大”是一种永远的相对数界,不是绝对的完整存在。如果绝对了,那便是终结,那种疾病根本就不可能再存在。
    ③我们相信人有神性,却不会相信人就是神本身。既然有关大数据的一切,都还是人作为主体主宰之下的所为,那么,人具有的天性,尤其是那与生俱来的弱点,如贪婪、恐惧和懒惰等等,就必定会在与大数据关联的各种过程中,得以充分地展现。由此,收集数据中无法避免造假,分析数据中无法避免差错;而使用数据,则会出现利益争夺之下,人为的效果夸张或缩减,将使用结果叠加为不其实的“新数据”而反馈到大数据群体之中。这一点表明,大数据在人类社会里,总是会包含有假的、错的和人为制造出来没有用处的内容。大数据不只是不绝对地“大”,还不是绝对地有意义。
    ④在人类学说的历史上,“量变到质变”的哲学结论深入人心。数据由小变到大,巨量数据时代到来,是不是意味着某种新质的出现呢?一定是的。人类并不会因为大数据的出现而改变其主体地位,也不会改变其天性,那么,大数据带来的新质,就必定只是人的思维方式的变化,以及由此而来的社会生存和生活模式的重造。那种过往“小数据”下的传统的思维,包括生存方式选择、管理方法确定和预测模型设立,都将在大数据的冲击之下走向弱势,部分则走向终结,进而演进出现实社会生存和生活中的新景。(选自《读书》2015年第10期,有删改)

【问题】
    8.下列关于“大数据”的论述,正确的一项是
    A.当“大数据”足够“大”时,我们对它演化生成的结论就应该言听计从。
    B.因为我们无法穷尽所有数据,所以说“大数据”的“大”不可能是绝对的。
    C.位人类由生俱来的本身的缺陷,是造成“大数据”不是绝对可靠的一个原因。
    D.“大数据”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当下现实社会生存和生活模式,并演进出新景。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GPS定位驾车有时会明明白白走错路,多是因为我们宁愿相信数据也不相信自己。。
    B.当我们能得到某种疾病所有关联数据的时候,就意味着它己经不可能是一种疾病。
    C.数据由小变到大再变到巨量,这种“量变到质变”必然会带来人类思维方式的变化。
    D.基于“小数据”的传统思维,已经使人类失去了对无法想象的巨量数据的操控能力。
    10.概括认知“大数据”应有的态度。(3分)

【参考答案】
    8.C(A.见篇首;B.因果颠倒,因为“大”是相对的,所以我们无法穷尽所有数据;C.在第3段的原句是“那与生俱来的弱点……必定会在与大数据关联的各种过程,得以充分地展现”;D.见末段,“己经改变并演进出”言之过早,)
    9.D(A.见第一段末;B.仔细参看第2段中间部分论述;C.见第4段内容;D.第4段原句是“人类并不会因为大数据的出现而改变其主体地位”)
    10.①要强调在“大数据”面前人的主体性;②“大数据”之“大”是相对的;③“大数据”不全是有意义的。
    评分标准:共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