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雀

发布时间:2022年7月11日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作者:王太生文章ID:64221浏览:

【原文】
    寒雀
    王太生
    世上本没有怕寒的雀,只是怕寒的人看鸟冷。
    冬天看雀,雀在光秃秃的枝头,枝头寒意嗖嗖,北风四起,雀的羽毛在风中凌乱,树下看雀的人,不禁紧了紧身子,打了个哆嗦。
    人觉得冷,看雀便是寒雀。此时,冬天的食物比起春天和夏天要少得多。
    其实雀快乐着呢,远处有老熟的红果球,沙棘火把果,还有圆黑的樟树果,尤其是沙棘果,津甜润喉,啄一口,果浆四溅。
    寒雀比之春雀和夏雀,要悠闲得多。
    春雀忙着衔泥筑新巢,还要付房贷首付,夏雀忙着哺新雏,还要带孩子学走路。寒雀不慌不忙,它正像一个农人过冬闲,倒背着手在田埂上走走。
    (1)冬天看雀,便想到春天和夏天的雀,是暖雀,就像一个囊中羞涩的人,看有钱人是暖雀,看自己是寒雀。一个失意潦倒的人,觉得自己是寒雀,看那些得意的人,是暖雀。
    寒雀和暖雀,至少在心灵体验和心理视觉上有区别。
    冬日无事,坐在南窗下,闲翻古人画的寒雀图。
    宋人崔白柔软的绢纸上,蹦跳着一群雀,在隆冬黄昏的古木上嘻栖投宿:左三雀,已然憩息安妥,处于静态;右二雀,乍来迟到,呼朋引伴,寒枝乱颤;中间四雀,呼应上下左右,串联气脉。雀之灵动,在其向背、俯仰、正侧、伸缩、飞栖。宿鸣中的寒雀在冬日傍晚栖落荒枝,恰似在外旅行的人,投宿一处价格便宜的小旅店。
    崔白,字子西,生卒年月无从考量,出生于安徽濠梁,宫廷画家,活跃于熙宁、元丰时期,颇得皇帝优待,气质更接近不受拘束的文人。
    画雀人也是一只雀?猜其人生处境,不知是寒雀,还是暖雀?
    其实,寒雀在文人眼里,饶有情趣。
    遥想八百多年前,一个冬日早晨,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寂寞空庭,成百上千麻雀,翩翩飞下,唧唧喳喳地站在诗人的梅树枝上作客,像是在互相交谈。一时间,群雀好像预先约好似地齐声喧哗,嘈杂的声音几乎要击穿人的耳膜,突然又被什么惊扰,它们“呼拉”一声,四散飞去,庭院内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苏轼《南乡子》中吟哦,“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小院篱笆上落满寒雀,争相踏上盛开花枝,待到来人坐到花下,喧哗惊飞的寒雀,踢踏下的花瓣,飘飘忽忽落进客人的酒杯。
    (2)一小雀,绕穿枯枝杨柳,迎风啁啾。冬天,水瘦树寒,土虫匿迹,寒雀失去浓叶庇护,显俊朗流线身形,踢踏腾挪,妙曼多姿。
    二三小雀,冰天啄食,雪地上跳跃着几个小黑点。
    此时,看雀人总想着远处有一只毛茸茸的粗糙鸟窠,给寒雀些许温暖,稻草的的暖、枯草的暖,感觉上有些许慰藉。其实,看雀的人不懂雀。
    寒雀在土中刨食,有小人物的艰辛生活状。不求奢华,只求温饱,它们吱吱喳喳,忙忙碌碌,小爪子印在雪地上。雀为谋一口食,在天地间游走,气候严寒时不肯离去,迁徙别的地方。它们没有乡愁,固守乡土,在希翼中紧攥冷硬树枝,等待春天。
    人不是一只鸟,但能从鸟身上找到自已的影子,蒲松龄在《聊斋自志》悲叹,“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阑自热”。这里面,有透彻薄衣的透心凉,痛彻心扉的大寂寞,非一般人所能体会。
    而杜甫认为,没有房子的人是寒士,寒士在冬天冷得竦竦发抖,了无生趣。其实大自然之中的寒雀是快乐的,人世间的寒士是悲酸的,寒雀与寒士,毕竟不是一回事。
    冬日闲赋,低头负喧,抬头看雀,一树的雀。
    (选自《散文选刊》2017年第四期)

【问题】
    10.概括文中寒雀的特点。(3分)
    11.作者描写了宋人崔白的《寒雀图》,有什么作用?(5分)
    1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    】
    (2)【    】
    13.散文讲究“形散神聚”,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试做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0.快乐(其实雀快乐着呢,远处有老熟的红果球,沙棘火把果,还有圆黑的樟树果,尤其是沙棘果,津甜润喉,啄一口,果浆四溅)。悠闲(寒雀比之春雀和夏雀,要悠闲得多)。有情趣(其实,寒雀在文人眼里,饶有情趣)。忙碌艰辛(寒雀在土中刨食,有小人物的艰辛生活状,不求奢华,只求温饱,它们吱吱喳喳,忙忙碌碌,小爪子印在雪地上)。坚守(它们没有乡愁,固守乡土,在希冀中紧攥冷硬树枝,等待春天)。(答出两点给1分,三点给2分,五点给3分)
    11.(1)作者细致地描画出图中雀的姿态,表现了寒雀或悠闲或灵动的特点,(2)自然地引出下文对崔白的介绍,并能与其“不受拘束”的气质相印证。(3)图画丰满了寒雀的形象,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4)对画作的描摹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答对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5分,任选三点即可)
    12.(1)运用了类比手法,梅雀之寒暖类比为没钱人对自己和有钱人的看法。传递出作者认为雀本不分寒暖,只是因为看雀人主观情绪的映射而产生不同。(2)通过“绕穿”“啁啾”等动作和对冬天的环境描写,细致刻画出寒雀不畏严寒的自在,活泼、灵动妙曼的形象。“迎风啁啾”“水瘦树寒”“踢踏腾挪”等诗化的语言,给文章增添了诗请画意。
    13.“形散”:①取材广泛自由。不仅写了现实中的寒雀,还写了古代诗画中的寒雀,又从寒雀写到人。②结构自由,节奏舒缓。全文联想行云流水,诗画皆可入文,信手拈来,节奏舒缓自然。
    “神聚”:①内容紧紧围绕“寒雀”展开,万变不离其宗。(2)文章中心明确。题为“寒雀”,其实写人。“寒雀”之“寒”是因为看雀人心冷,而作者眼中的“寒雀”悠闲、活泼、坚守,体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境。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