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当今,姓氏被当成了一个词,实际上,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姓

发布时间:2022年7月28日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64902浏览:

【原文】
    ①当今,姓氏被当成了一个词,实际上,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姓和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根本不是一码事儿。
    ②在远古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有些氏族以自己部族的图腾来标示自己,时间久了,图腾就成了这个氏族的姓了。“姓”,由“女”和“生”组成,这显然是个会意字。因为当时女性的地位是至高的,族群的图腾也多是雌性,以至于延续到现在,有一些姓用的还是女字偏旁,比如姬、姚、赢、姜等。
    ③远古的时候,两个族群相遇,需要相互区分,怎么区分呢?一个说:“我是甲族的。”另一个说:“我是乙族的。”这时,人们认识另一个族群就有了依据,于是,姓就产生了;还有一种说法是,当远古的人们认识到同族不能通婚以后,姓为人们标明了族群,是婚姻促使了姓的产生。不知您注意过没有,名可以改来改去,但姓却不可以随意变更,因为中国人把姓看作是自家香火得以延续的大事儿。
    ④氏的出现比姓要晚得多。氏是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它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时期,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左传》记载:“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介绍了当时赐姓氏的方法。中国在秦代之前,实行封建制,这里所说的“封建”,指周代所实行的“分封建国”的政治制度。周天子将土地分封给同姓子弟及有功之臣,让其对所分封土地内的臣民进行独立的统治。天子根据诸侯的出生地赐姓,分封土地之后,又以分封地赐氏,这时的氏已经是贵族地位的标志,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男子称氏以别贵贱”。
    ⑤战国时期,由于政治环境发生了变化,姓和氏的原始意义已经逐渐淡化了,姓与氏逐渐合而为一,姓氏由大的族群符号演变为家族符号。对此,宋代史学家郑焦的解释是:“(夏商周)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他望明贵贱。”文献记载中首先将姓氏混用的是司马迁,他在《史记》里将秦始皇写作“姓赵氏”,将汉高祖写作“姓刘氏”。自从司马迁以后,或者说自从汉代以后,姓氏二字的原始含义模糊了,实际意义成了专指姓了。不过,咱们的近邻印度的种姓制度还是根深蒂固的,明显的例证是不同的种姓不能通婚。

【问题】
    11.下列对“姓”“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姓出现在母系氏族社会,氏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
    B.姓是血缘归属的标志,氏是政治地位的标志。
    C.姓用以区分族群,不可以随意变更,而氏可以。
    D.姓和氏作为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存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姬、姚、赢、姜这四姓的祖先,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社会地位很高。
    B.战国时期,姓和氏的原始意义已经淡化并趋同,不再具有区别贵贱的功能。
    C.继司马迁在文献记载中首先将姓氏混用后,宋代史学家郑焦又推波助澜并对此作出解释。
    D.印度种姓制度中“种姓”的内涵更接近于我国姓氏文化的“氏”。

【参考答案】
    11.【答案C】“而氏可以”在文中并无依据,文中提到可以随意更改的是名。
    12.【答案D】A项“姬、姚、赢、姜”是为了说明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现象而举的例子;B项战国时期,姓和氏的原始意义开始逐渐淡化,趋同是自汉代以后;C项宋代史学家郑焦只是作出解释,并无推波助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