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货殖列传序
司马迁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菜、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备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敌太公望封于营丘,地瀉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问题】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挽近世涂民耳目 涂:堵塞
B.耳目欲极声色之好 极:尽量
C.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通“源”
D.故齐冠带衣履天下 冠带衣履:领导、统领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善者因之 因击沛公于坐
B.贫富之道,莫之夺予 夫晋,何厌之有
C.人各任其能,竭其力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D.仓廪实而知礼节 蟹六跪而二螯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三段中“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读?”两句从反面阐明政治教命对货殖之事(人们对物质富裕生活追求)难以起到阻止或规范约束作用。
B.作者清楚地认识到发展生产、交换贸易和积累财富对于改善人民生活,形成好的社会风气和巩固国家统治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反映了他的卓越的经济思想,十分可贵。
C.上至王侯大夫,下至平民百姓无不求财谋利,担忧贫穷。“人富而仁义附焉”,只要人们生活富有了,百姓自然懂得仁义礼仪,无需再对他们进行教化。
D.本文引古书,叙史实,有破有立,开篇否定了老子的“小国寡民”的历史倒退论,后以管仲助齐称霸的史实,正面肯定富国裕民之道,从而阐明货殖之事的重要作用。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18.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
(2)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参考答案】
14.B
15.C
16.C
17.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
18.(1)于是姜太公就鼓励妇女纺线织布,尽力施展她们的技巧,并且使本地的鱼盐流通外地,老百姓及财物都归聚到那里。
(2)富人得了势,声名就更显著;一旦失势,就会如同客居的人一样没有归宿,因而不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