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

发布时间:2022年8月9日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65370浏览:

【原文】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问题】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逝:往
    B.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曾:曾经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是:这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享有
    12.下列各项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A.觉而起,起而归
    B.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C.余扃牗而居
    D.夜缒而出,见秦伯
    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段作者宽慰客人:江风有声,山月有色,而人们可以徘徊其间,自得其乐。
    B.本段针对客人的言论,作者从眼前之景说起,以水和月为喻,进行设问,寓理于景。
    C.本段通过主客问答的方式,写出了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中的苦闷、悲伤,得以解脱。
    D.本段作者对“变与不变”的辩证哲理进行阐释,以此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归于乐观旷达。

【参考答案】
    11.B    曾:用在“不”“无”等否定词前,相当于“一直”“从来”。
    12.A    例句:而,连词,表承接。A连词,表承接B连词,表并列CD连词,表修饰。
    13.C    本段通过主客问答的方式(主人回答),写出了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中的苦闷、悲伤,得以解脱(寄情怀于山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