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

发布时间:2022年8月14日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作者:杨海林文章ID:65630浏览:

【原文】
    生意
    杨海林
    老城改造,地下挖出许多古代残瓷碎片。残瓷碎片虽然不完整,但它们大多数是古代的真品,一般的古玩爱好者都比较青睐,他们在把玩的同时能揣度它完整时的模样,揣度出缺损的图案。如同面对断臂维纳斯。
    老杜和姜本松是此中高手,他们只要瞄一眼,还能断出产生的年代、烧制的窑口,根据稀缺程度给出一个合理的价格。后来,更多的古玩爱好者加入这个淘宝大军,但此时老城改造接近尾声,珍稀的瓷片越来越少。
    老杜和姜本松没有固定工作,老城地下出现残瓷碎片的时候,他们一直在工地上拣拾,靠出售它们为生,现在,珍稀瓷片的稀少让他们成了冤家对头,他们在工地上抢拾时免不了要争吵,在文庙摆摊售卖时又会相互诋毁。
    这天,姜本松的地摊上来了一个大胡子,他看中了姜本松的一个小小的青花瓷片。
    姜本松不急着出价,先夸大胡子好眼力,说这个瓷片的胎比较松,淘洗得也不太干净,应当是麻仓土做的;青花料上有铁锈斑——这可是典型的苏麻离青料;纹饰上的莲花瓣是尖角的,这是元代的绘画风格。所以,综合起来看,这一定是块元青花,没有一百块是不出手的。——古玩界的行话,一百就是一千。
    大胡子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欣赏,不还价也不放下。
    这时,姜本松的熟客潘老师来了,大胡子手中的片子一下入了他的眼,他弯下腰,拍拍大胡子的肩:“你买不买啊,人家姜本松是做生意的!”话里的潜台词是你不买我可要下手了。
    大胡子抬头看看潘老师:“想买,就是贵了点儿,要一百块呢。”
    潘老师已经退休了,一个月好几千退休金,老年人用项少,“一百”块钱对他来说是毛毛雨。潘老师抖抖索索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卷钱,开始点数,姜本松眼睛活套,连忙对大胡子说:“按行规,东西拿在您手上,我们的交易就不算结束。潘老师插上来是不能作数的,但是他那么大的岁数,还是照顾一下——改天我再寻个更好的给您。”
    这话让大胡子生了气,他瞪大眼睛:“买东西跟年纪有关?”
    大胡子从怀里掏出一把钱,数也不数,扔在姜本松的摊子上。
    文庙好几天没有卖出好瓷片了,很快,姜本松卖出元青花瓷片的消息在淘宝人中传递开来。元青花在老城改造中只出现过三五片,但是前几片,买家都只是藏起来秘玩,从不与外人交流,所以,大家纷纷去大胡子那里瞧稀罕。人一多,眼就杂(当然,这些人中也有眼睛毒怪的),有人家就提醒大胡子:这枚元青花瓷片,呵呵……
    【假的?
    呵呵。
    大胡子凝了一下神,重新拿在手里掂了掂。
    好像比同样大小的瓷片重。
    大胡子拿来60倍放大镜看看瓷胎。
    胎质好像密了点儿。
    ——过去没有机械,窑工们制瓷都是用手揉的胎,不可能这么细密。
    当然不会这么密。
    奶奶的,姜本松,他敢骗我!】
    大胡子也算是玩瓷片的高手了,高手们买瓷,价格的高低可以不讲究,但若是买到了假的,他的学问就可能被人怀疑——他还怎么在瓷片界混啊?
    大胡子是有姜本松电话的,他拨通了问道:“下周你来摆摊吧?”
    老城就这么大点儿地方,姜本松当然知道了瓷友们的议论,他在电话里一迭声地说:“你要是认为是假的,我就把钱退给你。”
    大胡子气得直跳:“我的名誉怎么办——你下周来了再说。”
    三天后,大胡子来到了文庙,可是,姜本松连个影儿也看不见。以挖瓷片为生的姜本松,再也不敢露面了。大胡子气得直跺脚:“你小子倒躲起来了——只要你在文庙里露面,哼!”
    每次来文庙,大胡子都带着那枚“元青花”。
    “大胡子,你的元青花,能给我看上一眼吗?”有一天,老杜问。
    “你要,送你吧。”大胡子掏出那枚“元青花”,扔给老杜。
    老杜淡淡地瞟一眼:“让给我,你确定?”
    “哪里是让,送你了——我看着心烦。”
    “你是一百买的,我不白拿——我出一百五。”老杜把那枚瓷片收进口袋里。
    “你居然要一枚假瓷片?”大胡子睁大眼睛,“莫非它是真的?”
    “既然卖了,就不要问那么多。”老杜拿出一千五百块钱,在阳光下抖一抖,“看好了,可别再说是假钱。”
    这枚元青花,很快成了淮安古玩界的一个谜,有人说可能是真的,要不然,老杜怎么可能下手买。有人说老杜已经卖给一个北京人了——“五百”呢。
    有一天晚上,姜本松来到老杜家,“扑通”跪在了老杜面前:“谢谢你帮了我,我再也不卖假货了。”
    老杜正在家喝酒:“咱把卖瓷片当个生意,既然是个生意,那就要当个生意来做。”
    老杜拉姜本松入席,一抬手,“噗”,把一样东西扔到窗后的市河里。
    (选自《安徽文学》2020年第10期,有改动)

【问题】
    10.简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11.结合故事情节,概括文中老杜的形象。
    12.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使小说跌宕起伏?
    13.这篇小说为什么要以“生意”做题目?

【参考答案】
    10.①语言简洁,意蕴丰富。如“呵呵”“凝了一下神”等,写活了旁人的讥讽和大胡子的犹疑。②句式上长短交错,以短句为主,使语言更为灵动,表现了大胡子由松入紧的心理。③穿插使用口语,如“掂了掂”“密了点儿”“奶奶的”,语言生动而富有表现力。④语调由轻快而渐趋沉重,从“呵呵”“好像”“当然”到“敢”,使小说节奏更鲜明。
    11.①古玩高手,对瓷片有较高鉴赏力;②无固定工作,谋生不易,有时注重私利,“锱铢”必较,如与姜本松的争吵与诋毁;③机智深沉,如智买假瓷片;④讲诚信重大义,不计小嫌,如买瓷片丢瓷片。
    12.①注重铺垫与伏笔,如文章一开头介绍古瓷稀少,古玩爱好者对古瓷的青睐,为后文姜本松售假埋下了伏笔;②小说“摇摆”运行,一波三折。如大胡子购买时潘老师横插一杠,大胡子寻仇与姜本松的“躲”,大胡子的“送”与老杜的“买”、众人的“疑”等,让人一次次接近真相又远离真相,使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③欧·亨利式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把故事推向了高潮,达到意蕴深刻而又回味无穷的效果。
    13.①以一桩“生意”为结构的容器,串连故事情节;捡瓷片、卖瓷片、收瓷片、丢瓷片,一桩关于瓷片的生意串连了整个故事情节;②以“生意”考验人性,凸显人物性格。姜本松重利轻义、知错就改,老杜的轻小节重大义、讲诚信,都在这桩生意里得到了鲜明的体现。③借“生意”揭示小说深层次的意蕴,深化主题。小说借生意表现了不同人物各自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揭示了做生意固然需要逐利,但更应该将诚信与大义放在第一位的主题,升华了主旨。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