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诗性叙事的一个基本品格是“不失

发布时间:2022年8月16日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65684浏览:

【原文】
    (甲)【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诗性叙事的一个基本品格是“不失诗人温柔敦厚之旨”。这首先表现在对历史、对历史人物要取一种“了解之同情(陈寅恪语)”的态度。】这种“了解之同情”,既是对笔下历史人物境遇的感同身受,也是向受众传递美好的价值取向和感情倾向。白居易和洪昇在《长恨歌》与《长生殿》中,都分别对杨玉环的身世和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他们宁愿相信杨玉环不是死了,而是得到了救赎。(乙)【这种温柔敦厚的诗性传说不仅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民众,甚至影响了邻国日本的许多民众,直至现在中日合作的电影《妖猫传》。依然传承着这个传说。】
    温柔敦厚另一条要旨是不贩恶。(丙)【人性最大的恶之源,是情绪上的恶,从“我就是看那个人不顺眼,看不得那个人好”,到“我就要不择手段干掉他”。这样的人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确实都有,但这样的人格不值得写进诗性叙事的文艺作品之中。】现在有些宫斗戏就在写这样不可理喻的“情绪恶人”,导致网友纷纷留言想把剧中人弄死,甚至有网友直接迁怒于演员。

【问题】
    3.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感同身受
    B.寄予
    C.传承
    D.不可理喻
    4.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参考答案】
    3.C
    4.A
    【分析】
    3.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A.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文中指第二种意思,使用正确。
    B.寄予:指寄托;给予关怀、同情等。使用正确。
    C.传承:传授和继承。与“传说”搭配不当,可改为“延续”。
    D.不可理喻:指不能用常理使那个人明白,形容蛮横或固执。使用正确。
    故选C。
    4.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的能力。
    A.(陈寅恪语)是对“了解之同情”的解释说明,所以“了解之同情(陈寅恪语)”应为“了解之同情”(陈寅恪语)。
    故选A。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