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乐先生文集》叙

发布时间:2022年8月24日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65988浏览:

【原文】
    《全乐先生文集》叙
    孔北海志大而论高,功烈不见于世,然英伟豪杰之气,自为一时所宗。其论盛孝章、郗鸿豫书,慨然有烈丈夫之风,诸葛孔明不以文章自名,而开物成务之姿,综练名实之意,自见于言语。至《出师表》简而尽,直而不肆,大哉言乎,与《伊训》、《说命》相表里,非秦汉以来以事君为悦者所能至也。常恨二人之文,不见其全,今吾乐全先生张公安道,其庶几乎!
    呜呼,士不以天下自重自任,久矣。言语非不工也,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然至于临大事。鲜不忘其故、失其守者,其器小也。公为布衣,则颀然已有公辅之望。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虽对人主,必同而后言。毁誉不动,得丧若一,真孔子所谓大臣以道事君者。世远道散,虽志士仁人,或少贬以求用,公独以迈往之气,行正大之言,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上不求合于人主,故虽贵而不用,用而不尽。下不求合于士大夫,故悦公者寡,不悦者众。然至言天下伟人,则必以公为首。公尽性知命,体乎自然,而行乎不得已,非蕲以文字名世者也。然自庆历以来讫元丰四十余年,所与人主论天下事,见于章疏者多矣,或用或不用,而皆本于礼义,合于人情,是非有考于前,而成败有验于后。及其他诗文,皆清远雄丽,读者可以想见其为人。信乎其有似于孔北海、诸葛孔明也。
    轼年二十,以诸生见公成都,公一见,待以国士。今三十余年,所以开发成就之者至矣,而轼终无所效尺寸于公者,独求其文集,手校而家藏之,且论其大略,以待后世之君子。
    (节选自《东坡全集卷三十四》)
    【注】孙北海:孔融。

【问题】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自为一时所宗    宗:效仿。
    B.常恨二人之文,不见其全    恨:遗憾。
    C.是非有考于前    考:考虑。
    D.独求其文集,手校而家藏之    校:校订。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功烈不见于世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诸葛孔明不以文章自名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C.与《伊训》《说命》相表里
    君安与项伯有故
    D.其器小也
    其孰能讥之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头作者用了烘托的手法,用孔融,诸葛亮的文品来烘托张公的文品。
    B.在第二段中以抨击当时世人“不以天下自重自任”引出对张公人品的赞扬,敬重之情溢于言表。
    C.在这篇序言中,作者把笔墨重点放在对张公人品的描述上,突出他的刚正操守。
    D.从“读者可以想见其为人”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张公的人品和文品是一致的,这是苏轼孜孜以求的境界。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独以迈往之气,行正大之言,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5分)
    译文:
    (2)公尽性知命,体乎自然,而行乎不得已,非蕲以文字名世者也。(5分)
    译文:

【参考答案】
    4.C
    5.C
    6.A
    7.每小题5分,共10分。
    (1)译文:只有张公凭借一往无前的气概,按正大光明的古训行事,说:“被任用就尽力去做,被舍弃就归隐藏身”。
    (2)译文:张公尽量发挥本性,领悟天命,本其自然,做自己不能不做的事情,不是一个希冀以文章显名于世的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