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一只鸟
芦芙荭
每天清晨走进公园时,他总要在那位盲眼老头面前徘徊好久好久。盲眼老人是遛鸟的,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提着只精致的鸟笼,笼里养着一只他叫不上名的鸟儿。鸟儿好漂亮好漂亮,一身丰泽的羽毛油光水亮;一双乌黑的眼珠,顾盼流兮,滚珠般转动着。特别是鸟的叫声,十分的悦耳。更重要的是,那只鸟有一个令他怦然心动的名字——阿捷。每次,盲眼老人用父亲喊儿子般亲昵的口气“捷儿、捷儿”地叫着那鸟儿,教那鸟儿遛口时,他的心就像发生了强烈的地震一般,令他不安。
他是个很古板的老头。退休这么长时间,除了每早来这公园里遛遛达达外,不会下棋,不会玩牌,对莳弄花儿、草儿,养个什么狗儿、鸟儿的也几乎没有一点儿兴趣。但自从他见了那个盲眼老头养的那只叫阿捷的鸟儿之后,他就从心底生出了一种欲望——无论如何也要得到这只鸟儿!
有了这种强烈的占有欲,之后的日子,他就千方百计地有意去接近那个盲眼老头。盲眼老头很友善,也很豁达。他几乎没有费什么力气,就和他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他简直有点喜出望外。
盲眼老头孤苦伶仃一个人。每天早晨他便很准时地赶到公园去陪老头一块儿遛鸟。他把盲眼老头那只鸟看得比什么都贵重。隔个一天两天,他便去买很多很多的鸟食,送到老头家去。他和老头一边聊着天,一边看鸟儿吃着他带来的食物。常常就看得走了神,失了态。好在这一切,那盲眼老头是看不见的。
有一天,他终于有点按捺不住了。他对盲眼老头说,让盲眼老头开个价,他想买下那只鸟。尽管他的话说得很诚恳,可盲眼老头听了他的话。先是吃了一惊,继而摇了摇头:“这只鸟儿,怎么我也不会卖的!”
“我会给你掏大价的,”他有些急了,“万儿八千,你说多少,我掏多少,绝不还价。”
“你若真的喜欢这种鸟的话,我可以托人帮你买一只。”盲眼老头说。盲眼老头的态度也极为诚恳。
“我只要你这只!”
可是,不管他好说歹说,盲眼老头还是不卖。他打定不到黄河心不死的主意,又去和老头交谈了几次。老头仍是那句话:“不卖!”这使他很失望。一次次失望,他就感觉到自己的心像堵了一块什么东西似的。他就病了。他心里明白自己是因为什么病的。儿孙们又是要他吃药,又是要他住院。他理也懒得理。
几天以后,那位盲眼老头才得知他病了。而且知道病因就出在自己的这只鸟儿身上。老头虽然不舍得这只鸟儿,还是忍痛割爱提了鸟笼拄着拐杖来看他。
“老弟,既然你喜欢这只鸟,我就将它送给你吧。”
躺在病床上的他,看到手提鸟笼的盲眼老人,听了这话,激动得差点掉下泪来。病也当下轻了许多。他一把握住老头拄着拐杖的手,久久地不丢。
“老弟,其实这并非是什么名贵的鸟。它不过是一只极普通的鸟。我买回它时,仅花了十多元钱。不过,这多年……”
“老兄,你别说了。我想要这只鸟,并没有将它看成是什么名贵的鸟。”
几天后,盲眼老头又拄着拐杖去看他,也是去看那只鸟。可是,盲眼老头进屋时,却没有听到鸟的叫声。盲眼老头忍不住了,问:“鸟儿呢?阿捷呢?”
许久许久,他才说:“我把鸟放了。”他没敢正眼去看盲眼老头。可他是能想像得出盲眼老头听了这话时那种满脸诧异的样子。
“什么?你把鸟放了?你怎么可以放了阿捷呢?”果然,盲眼老头说话的声音变得异常激动。
是的,老兄。我把鸟放了。你不知道,我这一生判了几十年的案子。每个案子不论犯法的是平民百姓或是达官贵人,我都觉得自己是以理待人,判得问心无愧。现在细细回想,这一生,唯一判错的,只有一个案子。当我发现了事实真相后,未来得及重新改判,他就病死在牢狱里了。我现在已退下来了。这事也没有任何人知道。可自见了你提的鸟笼和笼中那只叫阿捷的鸟儿后,我的灵魂就再也不能安宁了。老兄,我错判的那个青年也叫阿捷呀!”他说着说着已是泪水扑面而下。他发现盲眼老头听了这话,竟然变得木木呆呆的样子,那双凹下去的眼也有泪水流了出来。但他始终没有说一句话。
几年后,盲眼老头先他而去了。他作为盲眼老头的挚友,拖着年迈的身体亲手为盲眼老头操办后事。办完后事,在为盲眼老头整理遗物时,他从盲眼老头的一个笔记本里发现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个身强力壮的后生。他看了照片一眼,又看了照片一眼。他真不敢相信照片上这个年轻的后生,与他记忆中的那个阿捷竟然是那样的相像。他不知道,照片上的后生真的就是那个阿捷呢,还是一种偶然的巧合?!
(选自《小小说选刊》十五年获奖作品精选)
【问题】
1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写的是一位法官错判一件冤案,退休后想方设法终于弥补了过错的故事。看似挺简单的一件事,作者却写得跌宕生姿,一波三折。
B.小说的脉络是:邂逅“阿捷”——希望占有——蓄意接近老人——老人坚决不卖——思念“阿捷”成病——老人送鸟——放飞“阿捷”。
C.小说中的盲眼老人是一个生活中的强者,他虽然孤苦伶仃,晚境凄凉,但他的所作所为却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当中的坚忍、无私与宽容。
D.小说的重要人物之一阿捷一直没有出场,但我们从“他”和盲眼老人的语言和行为中可以侧面感受到这是一个很善良很淳朴的青年形象。
E.小说表面上是写鸟,实际上却是在写人,写人性中的美和善,写生命的无常和悲凉。阿捷的命运告诉我们:人生是由一个个偶然构成的。
12.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他”形象的特点。(6分)
13.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前文有多处伏笔,请至少找出四处,写在下面横线上。
(1)【 】
(2)【 】
(3)【 】
(4)【 】
14.小说的结尾,写“他”看到阿捷的照片后,“不知道照片上的后生真的就是那个阿捷呢,还是一种偶然的巧合?!”结尾也可改为“他终于明白,盲眼老人为什么把小鸟取名为阿捷了,为什么坚决不愿把小鸟卖给他了”,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分别谈谈这两种结尾各自的优点。(8分)
【参考答案】
11.B、C(答B项给3分,答C项给2分,答E项给1分,超过两项不给分)(A项错在“弥补了过错”,这种过错是无法弥补的;D项全错,阿捷并非重要人物,读者也无法感受到阿捷的性格特征;E项“阿捷的命运告诉我们:人生是由一个个偶然构成的”不确。)
12.“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但有瑕疵的好法官,(2分)他左右了阿捷的命运,但阿捷却左右了他的灵魂。在办了错案后,他以真诚的忏悔、放飞小鸟和对盲眼老人的帮助来求得良心的安宁。(4分)
13.(1)盲眼老人用父亲喊儿子般亲昵的口气“捷儿、捷儿”地叫着那鸟儿,教那鸟儿遛口时,他的心就像发生了强烈的地震一般,令他不安。
(2)他和老头边聊着天,一边看鸟儿吃着他带来的食物。常常就看得走了神,失了态。
(3)有一天,他终于有点按捺不住了。他对盲眼老头说,让盲眼老头开个价,他想买下那只鸟。
(4)盲眼老人不愿卖鸟,他竟然生病了。
(5)盲眼老人听了他判错案的故事,“竟然变得木木呆呆的样子,那双凹下去的眼也有泪水流了出来。”(写出2点得1分,写出3点得3分,写出4点得5分,写出点不得分)
14.原文的结尾的优点:从情节上看,原文的结尾并未点明此阿捷是否是彼阿捷,但这样的结尾有暗示,也有余地,更为含蓄,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回味隽永。
改后结尾的优点:原文的结尾使“他”依然可以心生“这是两个阿捷”的幻想,让良心在忏悔中得到些许的解脱;改后的结尾则显得更为残酷,会使“他”永世不得安宁,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也使读者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酌情给分,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