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农民作家及其创作的意义,从不同角度可有不同看法,有人着眼

发布时间:2022年8月30日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66161浏览:

【原文】
    对于农民作家及其创作的意义,从不同角度可有不同看法,有人着眼“写作改变命运”,强调这一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如何通过写作“活出了尊严”;有人关注农村文化生态的贫瘠,称赞农民写作为乡村注入了文化活力;有人忧虑农民生活方式的单调贫乏,说即使贫困中的写作也远比玩麻将有价值,等等。所有这些观点无疑都是直面今日中国农村现状、构建起土地与文学之关联的真知灼见,只是从文学自身的角度来看,仍然有点显得过于“工具主义”——这些观点似乎没有触及农民作家的作品对中国文坛、对当下中国文学创作的意义,没有提出这些带着泥土味的作品所具有的文学乃至历史的意义。在文学中找生活,还是在生活中找文学?
    在最近30多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期,能与时代相呼应的重大而深刻的文学作品并不多见,却不断听到“文学式微”的消息,从纯文学刊物的倒闭,到作家共同体的衰落,不一而足。尽管各种各类的畅销书销量之高,敲键如飞的网络写手码字速度之快,堪称空前,但遗憾的是,无论引人入胜的“灵异”,还是天马行空的“穿越”,还是个人私密的“把玩”,还是符号粘贴的“图解”,虽然有文采、有情节、有悬念,但却气息不济、灵魂缥渺、感觉苍白——因为其中独独没有生活:写作者们过多地在文学中找生活,却没有去生活中找文学。脱离了生活,文学就像纸花,再怎样艳丽,都不会有生命的灵动。文学成为了工具,因为文学中没有人的发现和人的追求:作品仍然提供读者以体验,但不是共鸣、震撼或接受美学意义上创作的延续,而只是类似快餐店,至多专卖店里出售的那种“消费体验”。分享体验的基础首先不是个人经历的独特,而是生活的相似。
    农民作家群不拥有体制内养尊处优、市场上丰厚版税、书斋里闲情逸致或闺阁中无病呻吟的条件;他们同样在贫穷的逼迫下,但不可能靠码字糊口,更不可能由此发财;他们同读者分享自己的体验,但这种分享的基础首先不是个人经历的独特,而是生活的相似;他们的生活有时是贫瘠到骨的,他们的感触经常是赤裸裸的,但他们的表达却带着变革时代的体温,因为作为当下农村状况的人格化,他们就是这个时代的体温计;他们不一定有能力丰满地叙述生活,深入地刻画人性,但他们的叙述天然具有生活的丰满,他们的刻画自然具有人性的深度——因为不仅他们书写的一切,而且书写本身都来自生活,发自内心,是他们生命的“对象化”;尽管纯从写作技术上说,未必达到了怎样的高度,但农民作家连同自己的书写确实构成了这个时代的“全息码”。
    其实,岂止农民,各行各业的人包括专业作家,都是这个时代的直接参与者,如果能有更多的人像农民作家那样,在谋生之余,以历史的使命感,反观生活、反思人生、反映现实,艺术地再现之,那么个人生命的丰富、社会生活的多彩、文学艺术的繁荣、精神世界的充实,就有可能成为这个变革时代的特征性记忆。
    (选自《文汇报》2012年2月6日,有删改)

【问题】
    1.与“农民作家群”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农民作家群没有书斋里的闲情逸致,也不拥有市场上丰厚版税,没有无病呻吟的感叹,在生活中也不拥有养尊处优的条件。
    B.从不同角度对农民作家及其创作有不同看法,作者认为这些观点似乎没有触及农民作家的作品对中国文坛、对当下中国文学传作的意义。
    C.农民作家所拥有的条件,是不可能靠文学来发家致富的,他们同读者分享的是自己的体验,而生活的相似是分享体验的基础。
    D.农民作家以历史的使命感,来书写生活,发自内心,反映现实。作者认为,农民作家连同自己的书写确实构成了这个时代的“全息码”。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就农民作家这个特殊群体及其创作的意义,作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论述,认为对农民作家的创作及其意义的评判仍需从工具主义的角度来定位。
    B.第二段中作者指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波澜壮阔的,但能与时代相呼应的重大而深刻的文学作品并不多见,究其原因,是写作者们没有去生活中找文学,缺少生命的灵动。
    C.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农民作家的生活有时是贫瘠的,他们的感触经常是赤裸裸的,所以他们的表达虽然带着变革时代的体温,但时常也是一种个人经历的宣泄。
    D.全文首先列举了时下人们对农民作家及其创作的评价观点,继而从历史的角度肯定了他们对于时代的重大意义,最后揭示了农民作家的创作实为谋生之举的生活本质。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农民作家的创作,有人认为为“写作改变命运”,有人称赞农民写作为乡村注入了文化活力,有人说即使贫困中的写作也远比玩麻将有价值。
    B.虽然当代畅销书销量之高,网络写手之快,空前绝后,但纯文学刊物的倒闭,作家共同体的衰落等等,都在传播着一种信息,文学衰落了。
    C.想要有可能拥有这个变革时代的特征性记忆,就要以历史的使命感,反观生活,反思人生,反映现实,艺术地再现之。
    D.文学中如果没有人的发现和人的追求,脱离生活,那么作品提供给读者的是“消费体验”,而不是共鸣、震撼或接受美学意义上创作的延续。

【参考答案】
    1.A(“在生活中也不拥有养尊处优的条件”错,原文是“体制内”,而不是“生活中”。)
    2.B(A.“认为对农民作家的创作及其意义的评判仍需从工具主义的角度来定位”错,由第一段的后半部分可知,应是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角度进行评判。作者对“工具主义”持否定态度。C.“但时常也是一种个人经历的宣泄”错,原文无此信息。属无中生有。D.“最后揭示了农民作家的创作实为谋生之举的生活本质”错,农民的创作是“在谋生之余”的行为,其创作体现了“文学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创作的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谋生。)
    3.A(B.只是“空前”,原文没说“绝后”。C.“想要有可能拥有这个变革时代的特征性记忆”错解文意,原文的意思是这些行为本身将会“成为这个变革时代的特征性记忆”,而非“拥有”。属本体错位。D.“那么作品提供给读者的是‘消费体验’”错,原文中所说的“只是类似快餐店,至多专卖店里出售的那种‘消费体验’”,是就文学提供给作者的体验打的比方,不是读文学作品就是“消费体验”。没有原先的语境直接关联是张冠李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