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9日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作者:罗隐文章ID:68986浏览:

【原文】
    黄河
    罗隐①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②,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注:①罗隐:晚唐诗人,十多次科举考试不第,史称“十上不第”。②高祖誓功衣带小:汉高祖在平定天下、大封功臣时的誓词,誓词里说:“使河如带,泰山若砺”。

【问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此诗借事寓意,首句以“阿胶”为喻,生动描绘了读书人蜂拥参加科举考试的场景。
    B.“银汉”,即银河,在这里被用来指代皇室和朝廷;“昆仑”同“银汉”一样,也指朝廷豪门贵族甚至当朝皇帝。
    C.“高祖誓功衣带小”,借用汉高祖封功的典故,意在表达功臣的爵位永远不会失去。
    D.“仙人占斗客槎轻”,“客槎”指考试求官的人,这句足说封建贵族霸占了爵位,读书人人仕的希望将永远渺茫。
    E.全诗句句紧扣黄河,又句句别有所指,言辞激切,表达了作者对科举的绝望与怀才不遇的激愤。
    15.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借“黄河”来讽喻科举制度的。(6分)

【参考答案】
    14、AD(A、首句是说即使把用来澄清浊水的阿胶全部倒进去,也无法改变黄河的混浊,暗示官场亦如此。D、“读书人入仕的希望永远渺茫”错,原意是考试求官的人只要经把持朝政的封建贵族的援引,自然飘飘直上,不须费力了。)(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15、首联:借黄河的水无法澄清,来暗示当时科举考试的虚伪,揭露官场和黄河一样混浊;
    颔联:表面说黄河通天是因河道曲折,实际指想通过科举考试取得高官显位必须使用不正当的手段,科举之初就混浊不堪;颈联:用典,指出封建贵族世代霸占朝廷爵禄,求官之人一经援引很容易平步青云;尾联:借“黄河千年一清”,没人能等到,揶揄朝廷和科举的黑暗也是改变不了的。(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其他答案如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