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太白山下早行,至横渠镇,书崇寿院壁
苏轼
马上续残梦,不知朝日开。乱山横翠幛,落月淡孤灯。
奔走烦邮吏,安闲愧老僧。再游应眷眷,聊亦记吾曾。
【问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续残梦”“不知”状写诗人昏昏沉沉,浑然不察朝阳升起的情态,突出了出行之早。
B.颔联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早行时所见清幽之景:高耸乱山、淡淡落月。
C.尾联“眷眷”一词将诗人今日故地再游时那种依恋不舍、极为喜爱之情,真实地表达出来。
D.全诗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既有实写,也有虚写,虚实相生,充满了生活情趣。
15.诗的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4.C
15.手法:对比,将邮吏整日劳碌与老僧生活安静清闲两种生存状态进行对比。感情:①面对生活安静清闲老僧的愧疚,旨在表达诗人对其生活的向往。②表现了自己对仕途奔波中烦恼和劳累的厌倦。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今日故地再游”说法错误,应为“他日旧地再游”。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手法技巧和思想情感能力答题时,先指出诗句运用的手法技巧,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诗句是如何运用该手法技巧的,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手法技巧手法了什么思想情感。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的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仔细阅读诗歌颈联“奔走烦邮吏,安闲愧老僧”,将邮吏整日劳碌与老僧生活安静清闲两种生存状态进行对比,这是运用对比手法说自己整日劳碌,切对这种奔波劳碌的仕途生活感到烦厌,面对生活安静清闲老僧的感到愧疚,其实是在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对仕途奔波中烦恼和劳累的厌倦,对老僧安静清闲生活的向往之情。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题,抓住颈联中“奔走”和“安闲”很容得出是诗人是运用对比手法,再结合“烦”“愧”两个字,很容易得出本联抒发了诗人对仕途奔波中烦恼和劳累的厌倦,对老僧安静清闲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