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张轨,字士彦,安定乌氏人。家世孝廉,以儒学显。轨少明敏好学,有器望,姿仪典则,与同郡皇甫谧善,隐于宜阳女几山。泰始初,受叔父锡官五品。中书监张华与轨论经义及政事损益,甚器之,谓安定中正为蔽善抑才,乃美为之谈,以为二品之精。卫将军杨珧辟为掾,除太子舍人,累迁散骑常侍、征西军司。轨以时方多难,于是求为凉州。公卿亦举轨才堪御远。永宁初,出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于时鲜卑反叛,寇盗从横,轨到官,
即讨破之,斩首万余级,遂威著西州,化行河右。以宋配、阴充、氾瑗、阴澹为股肱谋主,征九都胄子五百人,立学校,始置崇文祭酒,位视别驾,春秋行乡射之礼。水兴中鲜卑若罗拔能皆为寇轨遣司马宋配击之斩拔能俘十余万口威名大震惠帝遣加安西将军封安乐乡侯邑千户永嘉初,王弥寇洛阳,轨遣北宫纯、张慕、马鲂、阴浚等率州军击破之,又败刘聪于河东。帝嘉其忠,进封西平郡公,不受。于时天下既乱,所在使命莫有至者,轨遗使贡献,岁时不替。朝廷嘉之,屡降玺书慰劳。俄而秦王为皇太子,遣使拜轨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固辞。愍帝即位,进位司空,固让。是时刘曜寇北地,轨又遣参军麴陶领三千人卫长安。帝遣大鸿胪辛攀拜轨侍中、太尉、凉州牧、西平公,轨又固辞。在州十三年,寝疾,遣令曰:“吾无德于人,今疾病弥留,殆将命也。文武将值威当弘尽忠焕,务安百姓,上思报国,下以宁家。素棺薄葬,无藏全玉。善相安逊①,以听朝旨。”表立子为世子。卒年六十。谥曰武公。
(选自《晋书·张轨传》,有删改)
【注】①安逊,张蹇字安逊。
【问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永兴中/鲜卑若罗拔能皆为寇/轨遣司马宋配击之/斩拔能/俘十余万口/威名大震/惠帝遣加安西将军/封安乐乡/侯邑千户/
B.永兴中/鲜卑若罗拔能皆为寇/轨遣司马宋配击之/斩拔能/俘十余万口/威名大震/惠帝遣加安西将军/封安乐乡侯/邑千户/
C.永兴中/鲜卑若罗拔能皆为寇/轨遣司马宋配/击之斩/拔能俘十余万口/威名大震/惠帝遣加安西将军/封安乐乡侯/邑千户/
D永兴中/鲜卑若罗拔能皆为寇/轨遣司马宋配击之斩/拔能俘十余万口/威名大震/惠帝遣加安西将军/封安乐乡/侯邑千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廉,是汉代设立的科举考试科目之一,用以选拔、任用官员。孝,指孝悌之人;廉,指廉洁之士。
B.中正,官名。魏晋南北朝时,各州郡设中正官负责品评当地人物高低,担任中正的多“著姓士族”。
C.乡射之礼,盛行于先秦时期,是射礼的一种。文中指张轨主政凉州时,在学校所施行的教化之举。
D.世子,中国古代一般指天子、诸侯的嫡子。后世称继承王位、爵位者为“世子”,多由长子充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轨深受器重。中书监张华与张轨谈论经义及政事利弊,对他大为赞美;卫将军杨珧召他为属官,任命他为太子舍人。
B.张轨平反立威。鲜卑反叛,盗匪纵横,张轨到任,立即予以讨伐,斩首万余级,于是威名大显凉州,教化施行于河西。
C.张轨事主忠诚。张轨派将领打败王弥,又在河东击败刘聪,得到天子嘉奖;刘曜侵犯北地,张轨派参军率兵保卫长安。
D.张轨功成不居。秦王为皇太子,派使者拜他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晋愍帝亲自拜他为侍中、太尉等,他都坚决辞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于时天下既乱,所在使命莫有至者,轨遣使贡献,岁时不替。
(2)文武将佐威当弘尽忠规,务安百姓,上思报国,下以宁家。
【参考答案】
10.B
11.A【解析】“是汉代设立的科举考试科目之一”解说错误,“孝廉”是一种“察举考试”。
12.D【解析】“晋愍帝亲自拜”分析错误,原文表述为“帝遣大鸿胪辛攀拜”。
13.(1)当时天下已乱,各地使者都没有到朝廷(候命),张轨派遣使者朝贡献礼,每年都不废止。(“既”“贡献”“替”)
(2)文武将佐都应充分发扬忠义精神,致力于安抚百姓,对上报效国家,对下使家室安宁。(“咸”“务”“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