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智豁达的苏轼认为,贾谊“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不懂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5日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70138浏览:

【原文】
    睿智豁达的苏轼认为,贾谊“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不懂【    】,不能自用其才。而历经宦海沉浮的王安石比苏轼更为【    】,在《贾生》诗中他提出了自用其才的标准。他写道:“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意在表明,君王待臣厚薄,臣子是否自用其才,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高低,(    )。这是很有见地的经验之谈,显然,政治家们要比诗人们眼光更为深笃,值得后人深思和借鉴。透视贾谊的人生际遇和苏轼、王安石等人的诗作情怀,我们可从中受到启迪,那就是要学会自用其才,方能成才。
    刘禹锡在《学阮公体》诗中曾言"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和知识分子,即贾谊们的痼疾。】他们往往多愁善感,情绪多变。遇有顺境,就激情满怀,意气风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遇到逆境,就心怀愤懑,且自感怀才不遇,"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有的甚至义气用事,【    】,于事无补,于己有害。

【问题】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闭门造车    洞明    只要    自暴自弃
    B.韬光养晦    清楚    只要    妄自菲薄
    C.韬光养晦    洞明    而    自暴自弃
    D.闭门造车    清楚    而    妄自菲薄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而在于臣子的谋议得到采纳和施行
    B.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是否得到采纳和施行
    C.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是否得到施行和采纳
    D.关键就在于臣了的谋议不能得到采纳和施行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或知识分子,即贾谊们的痼疾。
    B.可谓一语打破了贾谊们这种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和知识分子的痼疾。
    C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贾谊们、读书人和知识分子的痼疾。
    D.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或知识分子,以及贾谊们的痼疾。

【参考答案】
    17.C(闭门造车:关起门来造车子。比喻不管客观实际,只凭主观办事;韬光养晦:隐藏才能,不是外露。根据语境,应选“韬光养晦”。洞明:透彻地了解,比“清楚”程度更深,更贴合“历经环海沉浮的王安石”语境。“遇到顺境”和“遇到逆境”的情形构成并列关系,用“而”关联更妥帖。“只要”表假设,“遇到顺境”和“遇到逆境”的情形都是假设的情况,既然上一句论及“遇到顺境”的情形省略了“只要”这一关联词,那么“遇到逆境”时也没有必要添加。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妄自菲薄:过分看不起自己。形容自卑心理,自轻自贱。根据语境“怀才不遇”可知“自暴自弃”更符合语境。)
    18.B(A、D两项与前文衔接时,均存在两面对一面的错误。C项“施行和采纳”语序不当。故选B项。)
    19.A(画线句并列不当;B、C、D三项犯了和画线句子一样的错误,另外B项“打破……痼疾”搭配不当;故选A项)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