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长波
陆颖墨
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长波台刚要开工建设,援建的苏联专家就撤回国了。之前,刚组建的人民海军潜艇是依靠苏联的长波台,所以说,不管多艰难,中国人也要把自己的长波台建起来。海军迅速抽调力量组建了一个指挥部,一时,荒凉的海滩热闹起来,除了两个工兵团,还来了大批的知识分子,都是全海军挑出的宝贝疙瘩。当时大家奇怪的只是,上级派来的一把手霍总却是一位只在长征路上才开始识字的大老粗。
霍总在战争年代的传奇故事很多,如过草地时,他七天七夜不吃饭,居然没有饿得晕倒,出了草地,还能马上投入战斗,空腹空手夺来两支步枪;再比如,百团大战中,他能单身爬入炮楼,用一颗土制手榴弹让七个鬼子都举了双手……
刚来那几天,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在仰视着霍总,他在指挥部的地位也无人可比。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霍总的文化水平,最明显的标志是经常说错别字。知识分子的嘴巴比一般的军人要活跃,渐渐议论就多了,霍总这样的文化水平能不能当好这个总指挥,确实叫好多人捏把汗。
开工誓师大会是在海边的一片沙滩上举行的,两千多名官兵都坐着小马扎,黑压压的一片。大会开始前,全场起立,唱起了《义勇军进行曲》,当时,大家唱得都很豪迈,也很激动。指挥部参谋长宣布开会后,霍总开始讲话。他一张嘴,就让全场振奋起来。台下的人都挺身坐得笔直,好像长高了一截。
他说:“现在有人坑我们一把,只有靠我们自己了。如果我们完不成任务,全国人民就会睡不着觉。我们能让人民睡不着觉吗?”说着站起来用右臂猛地一挥。
台下传来了雷鸣般的吼声“不能”!一时间,整个海滩让一股豪迈之气震撼,仿佛潮水也退了一大截。这时,霍总又是人们传说中的霍总了。他喝口水,坐下来,拿出准备好的稿子,开始部署任务。
他刚念到第二节,就出了个错别字。当时全场还沉浸在豪迈的气氛里,没有什么反应。等他念到那些专业名词时,那些知识分子竖起耳朵,拿着笔记本用心记录时,出错的频率一下子增多了,有时一句话中会念错两三个字。
台下出现了嗡嗡的议论声。霍总自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疑惑地停下来,看了看台下。由于他的目光,台下暂时又安静了。可他刚开口念了一会儿,又嗡嗡地议论起来。他忽然觉察到什么,右手翻开下页时,翻了两次才翻过去。但他还是稳得住,清清嗓子又接着念了下去。下面记笔记的由于许多次听不明白,只好停下手中的笔,一个个满脸迷茫。突然,他再一次念到了“频率”俩字,念的是“步卒”,终于有人听明白了,前排有个调皮的开发了艺术细胞,说了句“我们不是步兵是海军”,周边上的几个人忍不住“哧哧”笑了起来。霍总自然听到了,脸上再也挂不住了。他是个直性子,突然把手中稿子朝前面用力一摔,大声说“写的什么破玩意儿,没法念”。全场惊呆了。
稿子散了一地,让风吹得满地跑。主持会议的参谋长带着几个兵费了好大的劲,才一张张捉了回来。参谋长满头大汗地把稿子理好,用目光请示霍总。这时的霍总喘着粗气谁也不理,用手撑着脑门,满脸涨得通红。参谋长咳了一下,对台下说:“我先做个自我批评。这稿子是我带人准备的,昨天晚上搞得匆忙了些。字体比较潦草,笔误也比较多。霍总年龄大了,眼睛老花,念起来不方便。现在由我来替首长念完。”然后,参谋长就念了起来。霍总还是保持那个姿势,一直到参谋长念完。参谋长收起稿子,请示霍总:“是不是散会?”霍总看了他一眼,突然说:“我说几句,刚才参谋长有几句话讲得不对。”参谋长一下子紧张了,在场的人也都紧张了。霍总从参谋长面前把稿子又拿过去,然后面对台下举起来:“哪有什么笔误?哪有什么潦草?大家都看看,这稿子写得很好,字体也很工整。”
霍总缓了口气:“同样的稿子,为什么我念不下去,而参谋长念得好好的呢?你们说。”这时候,自然没有人会站起来回答他的这个问题。
他说:“很简单,就因为参谋长上过高中,有文化;而我小学都没上过,没文化。这下好啊,大家都可以看到有文化和没文化的区别了吧。”他停了一下,又说,“在座的,文化程度有高的,也有低的。我想啊,这长波台咱中国人没搞过,文化程度不论高低,都要拿镜子照自己身上的不足。低的自然要学。为了让别人不笑话我们,为了让人民能睡得着觉,高的也要学。从今天开始,我带头学,因为你们的文化都比我高,都是我的老师。”
全场起立,自发地响起了雷鸣般掌声。
(选自《海军往事》,有删改)
【问题】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讲述霍总的传奇经历,既突出其经历的非凡和英雄的形象,也为下文写他频读错别字被大家看不起作铺垫。
B.文中多用细节描写,如“得都很豪迈”“挺身坐得笔直”“雷鸣般的吼声”,表现了为国建设者们的豪情壮志。
C.誓师大会上,霍总为自己令人费解的发言而感到难堪,而参谋长代其完成发言却清晰流畅,反衬了霍总文化水平之低。
D.本文以海军长波台的建设为故事背景,以工程总指挥霍总部署任务时读错字为主要情节,情节设置曲折有致。
8.请结合文本,概括文中霍总的形象,并简要分析。
9.以小见大,往往能突出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本文具体从哪些角度以“小”见“大”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7.A
8.(1)英勇无畏、坚韧威猛。战争年代经历传奇:“空腹空手夺来两支步枪”“用一颗土制手榴弹让七个鬼子都举了双手”。(2)资历深,威望大。参加过红军长征,战功卓著,“他在指挥部的地位也无人可比”。(3)富有激情,性格耿直。誓师大会慷概陈词,激情四溢,号召力强:怒掷稿件,揭破参谋长谎言。(4)勇于认错,敢于担责。频读错别字,毫不讳言没文化,勇于担责。决心学文化,积极上进。
9.(1)以小事件演绎大题旨。建长波台哲师大会的细微之事,彰显了军工队伍在苏联撒走专家后的极度困难中自强、拼搏与奋进的大主题。(2)以人物形象展现时代精神风貌。霍总慷慨激昂、富有号召力的动员,读错别字,敢于坦诚面对的事实,这些无不体现了一代军工人为国家建设满腔爱国热忱,不畏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3)细节描摹凸显艺术表现力。“突然把手中稿子朝前面用力一摔,大声说‘写的什么破玩意儿,没法念’”既淋离尽致表现了霍总“直性子”性格,又留下悬念,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中,A项,“也为下文写他频读错别字被大家看不起作铺垫”错误,霍总读错别字与他的传奇经历无关。同时,文中也未提及他人看不起霍总。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抓住人物性格特点,对人物进行客观的评价。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要结合文中所使用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从语言、动作及神态等描写中把握人物,主要应依据故事情节展开,分析人物形象要客观全面,注意主旨对人物形象的限制性。有语言、动作等正面描写:“霍总在战争年代的传奇故事很多”“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在仰视着霍总,他在指挥部的地位也无人可比”“他是个直性子,突然把手中稿子朝前面用力一摔,大声说‘写的什么破玩意儿,没法念’”“从今天开始,我带头学,因为你们的文化都比我高,都是我的老师”;有侧面描写“台下传来了雷鸣般的吼声“不能”!一时间,整个海滩让一股豪迈之气震撼,仿佛潮水也退了一大截”“全场起立,自发地响起了雷鸣般掌声”。据此分条概括即可。注意,小说中霍总的形象是正面的,“文化水平不高”“读错别字”只是为了表现人物性格品质服务,不应该作为形象特点概括。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具体考查“以小见大”的手法。“以小见大”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在写作中指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解答此题,小说讲述了一个战争年代有着传奇经历的霍总,在领导一批知识分子建设海军长波台时,因为文化水平低而屡犯读错别字的错误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性格耿直、用于认错、敢于承担国家重任的形象。考生需要找出小说中的小的情节、小的事件以及小的细节,从而展现人物大的精神品质和作品大的主题即可。注意结合作品分析。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的方法。步骤一:仔细审题,明确方向。(1)是概括还是分析。“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本内容做解释。(2)是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形象”一词应大于“性格”,它以性格为中心,兼及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等。答形象题时不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因素。若问的只是“特点”,则略等同于形象特点。步骤二:总体把握,划句分析。确定作者感情倾向是褒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