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发布时间:2023年1月16日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70735浏览:

【原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①童年对一个人来说是永不终结的存在——
    ②正如浪子以离开的方式接近故乡,【一个人以他的成长回到童年】。当他足够老了,牙掉光了,走路有点踉跄,像孩子那样需要搀扶。这时,他离童年更近了。到了晚年,他与童年相依为命。他倒在自己的童年里——童年变成了一种抚慰,一种个人宗教,一个可以取暖的地方。
    ③与世界文学中那些高龄的大师(如歌德、托尔斯泰)相比,鲁迅活得不够漫长。56岁。他用加速度——一种呕心沥血的存在——透支了自己的晚年。那么他的童年呢?童年对他来说又是什么?
    ④童年是一出生就尝到的五味:醋、盐、黄连、钩藤、糖。是迷宫式的老台门和新台门。是蜜饯、牛痘、万花筒、“射死八斤”漫画、与弟弟们演出的童话剧。是长妈妈的鬼故事,闰土送来的贝壳、羽毛。是安桥头的外婆家,种田,打鱼,酿酒,摇着小船去看社戏。是父亲的病与死,家道的败落……童年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路,一头是儿童乐园,另一头是启蒙学堂。
    ⑤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菜畦、皂荚树、蟋蟀们的歌到孔子牌位、四书五经、先生的摇头晃脑,如同从旷野到书斋,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是一个人一辈子都无法走完的。
    ⑥鲁迅没有走完的路,【我们装模作样跟着在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百草园早已不是鲁迅描述的样子,增加了一个盆景园,古戏台变成了小卖部。蜡像馆搬进了鲁迅家,一些人物他在小说中写过,更多的人物他从未见过。周作人终于拥有了一间小小的展室。家门口改成了步行街,店铺林立,如同集市,霉干菜和臭豆腐的香味阵阵飘来。三味书屋前的小河里,乌蓬船在为旅游业忙碌……
    ⑦在本质上,鲁迅是童年和故乡的逃离者。“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有一次,郁达夫告诉他,孙伏园又回绍兴了。鲁迅笑着说:“伏园的回绍兴,实在也很可观。”意思是,绍兴又凭什么值得这样频频回去的。从1912年2月离开家乡,到1936年10月去世,整整24年,鲁迅没有回过绍兴。
    ⑧他的逃离,是决绝者的硬骨头对思乡病的逃离,是“一个也不放过”的愤怒对宽容的逃离,是战斗的热情(匕首和投枪)对隐喻、寓言和叙述的逃离,是杂文对小说的“逃离”。有时我会想,如果鲁迅少写一点杂文,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小说上,沿着《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开辟的个人传统走下去,他的文学又会是怎样的景观呢?当然,如果有这样的如果,鲁迅就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鲁迅了。“卡夫卡手里没有真理,而只有关于真理的寓言。对于鲁迅来说,情况颇为不同:对手的卑劣凶残使反抗者加倍地感到真理在手。他抓住了他认为的真理或真话,牺牲了叙事因素。”(耿占春:《被喝彩的愤怒》)
    ⑨2004年5月竣工的鲁迅纪念馆新馆。一个多亿的投资。这是中国给予一位作家的最高礼遇了。纪念馆里有一份鲁迅著作统计表:杂文16本,小说集3本,散文集2本,理论著作2本,书信1400封,译著300万字,日记70万字……共计1000万字。——38.7公斤!这是鲁迅去世时的体重,一个十岁孩子的体重。“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瘦弱,也以为快活。”(《两地书》)他枯槁的遗容是一个苦难民族的纪念碑!一个耗尽了自己的鲁迅,终于以一个孩子的体重(和轻盈),回到故乡,交还童年。
    (选自沈苇的《七个绍兴》)

【问题】
    16.第四段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内容,用了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鲁迅“童年生活”的?(4分)
    17.理解文中语句的含义,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一个人以他的成长回到童年。”这句话包含几层意思?
    (2)“我们装模作样跟着在走”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18.文章开头在全文中处于什么地位?由此展示出一个怎样的行文思路?(5分)
    19.下面对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6分)
    A.本文的笔触是冷峻的、平静的、叙述的,没有漾溢的情感宣泄、抒情式的赞美,但却表达了对一个高贵生命的祭奠和尊敬。
    B.随手而引的附注,丰富了文章的文化气息,也补充了表达的内容,增强了散文的“旁证”力量,起到支持作者主张的作用。
    C.本文作者一直做着把感性的意思进行抽象化的解释的努力,使语言更具玩味。如:“童年是一出生就尝到的五味:醋、盐、黄连、钩藤、糖。是迷宫式的老台门和新台门。是蜜饯、牛痘、万花筒、“射死八斤”漫画、与弟弟们演出的童话剧”。
    D.文中反复多次使用“逃离”一词,寓意丰富和深刻。第八段画线处“逃离”具体所指的意思应该是躲避、回避之意。
    E.文章最后从“重量”的比较入手,形成鲜明的对比,形象地突出了鲁迅凝重浓缩的一生和为写作耗尽心血的伟大精神。

【参考答案】
    16.采用了一组发生在鲁迅童年生活中,富有象征或标志意义且最能呈现鲁迅童年生命特征的物象进行铺排罗列,使抽象的“童年”具体化、情景化。
    【解析】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反推:先弄清楚后面“童年”内容的性质、特点,回推选择、组织的方法。从文中看,列叙的内容是鲁迅童年最具色彩的部分,作者把它物化为一个个意象,排列而出,由此推知可得。
    17.(1)双关意思:一是指身体体征越来越象孩童,二是说年龄越大,回忆就越强烈,对过去就越依恋。
    (2)批评我们现在所做的只不过是走形式,是商业利用,实际上与纪念鲁迅无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含蓄的语句能加以阐释的能力。含蓄语句的阐释需要注意的地方有:潜台词、双关、情感、语境等。(1)句要看出里面的双关意;(2)句要注意语气和说话的情感态度。
    18.开头是个总冒,也是个引子,有总提全文的作用。与下文形成由远而近,由漫谈到专论,由普遍意义上的童年到鲁迅的童年这样一个行文思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思路、结构分析理解的能力。就结构而言,段落之间的安排一般有下面一些形式:总领下文、承上启下、回应上文等;思路上,一般体现为逻辑顺序,如由远及近、由简单到复杂、由先到后、由此及彼、由总到分、由浅入深等。答题的步骤应该是:先参照结构思路一般形式判断,记住相关术语再运用这些术语加以表述。运用这一方法,不难看出文章开头由远及近和总提的结构思路。
    19.CD
    【解析】C项应为“本文作者一直做着把抽象的语义感性化、场景化的努力”;D项不是躲避、回避,而是抛弃、绝断、决裂。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