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问题】
(1)“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了什么表观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2)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反衬(以动写静,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2)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幽雅(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随遇而安、不汁较得失的淡泊情怀。(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