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看水

发布时间:2023年2月4日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作者:张宏文章ID:71158浏览:

【原文】
    姑苏看水
    张宏
    一个北方人,初到江南,对水多少有些惧怕。
    街上的地面是湿漉漉的,屋里的被褥用手一摸,也有些莫名的潮意。在这个秋末,北方早已是艳阳高照,这里却到处被一层水的薄纱笼罩,像一个戴着纱巾的女人,怕风吹日晒弄粗了脸。
    但是,【如果你住下了,就慢慢地体会到它的好,体会它的造化。】水,简直就是这里无所不在的魂魄。
    你走在苏州的路上,会发现始终是被水包围着。
    在古城里,河道被大桥和小桥所连缀,与街道或平行或交错,使城市变成水的棋盘。条条水巷,岸边的石条,被河水浸润得不辨颜色,远远的就像一本本文事斑驳的古书叠摞着,河有多长,这书的岸就有多长。至于古老的护城河,据说从伍子胥在这里选址建了吴都,两千五百年来。就从末改变过它的波光粼粼的壮阔?
    在城外,车子不论是在高速路上疾驰,还是在乡野间小路上盘桓,你一抬眼,就能看到水。有时是在苍瓦粉墙的农舍间闪出一片波光,更多的则是从你目光所及的辽远处,一直铺展到你的近前,或如沧海烟云,或如映空巨镜,横亘眼前,不管你的车开得多快,它总是不离你的视野。
    这是姑苏水,给人的第一印象。
    可是,当你回过神来细细品味这个城市的时候,你又能看到不同的水。在古街的老屋,临窗而坐,当阳光从屋后的河面散漫地折射在房顶,你手把着一杯茶,嗅着杯里的清香,你就开始更深地体会这里的水。
    当年白居易做苏州刺史,曾写下“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诗句,足见这里的葱笼与繁盛。但是这个自古来的商贾云集之地,城外稻香鱼肥的沃野和市内万舻充塞的河道,没有一处不是被水所承载和滋润的。一代又一代人的劳作,使水在这儿变得温柔,它顺从地流进流出,带来满城的舞榭歌台和园林胜迹。逐渐的,这水的温柔也就浸润到人的气质里。姑苏人讲话的吴音,就如同评弹和昆曲,姑苏人接人待物的举止也少见粗俗,这不能不说是姑苏水的好处。
    人类历史上,水向来是文明的先决条件,姑苏之水就是这样造化出了吴文明和吴文化。不能想象,没有姑苏的水,会是什么样子?没有姑苏水,也就没有了花窗照影的浪沧亭,没有了夏日临荷的拙政团,更没有了江枫渔火的《枫桥夜泊》。当然,首先是没有了“可以复衣天下”的丝锦之饶。据说,因为姑苏的桑树近水而植,其叶肥嫩,故苏丝极柔且高产,才用它织出了名冠天下的绸缎。网狮园边至今还在的清朝织造署旧址和苏州丝绸博物馆里精美绝伦的双面苏绣,就是姑苏之水物质和精神双重价值的佐证。
    水带来了富裕,也才能带来灵气,带来姑苏人灿烂与张扬的精神世界。就像姑苏水,可以给你泡出香喷喷的碧螺春,也可以给你酿出辣烈烈的三白酒。范仲淹、唐伯虎、文征明、金圣叹、陆文夫,只要点一点这些灿若星辰的名字,就不难看出姑苏之水的灵性。
    但姑苏水也有坎坷的时候,苏州北郊,有尚湖,静卧虞山南麓。这片水,相传由姜太公在此钓鱼而得名,芦黄荻白、池杉挺翠的湖畔,还能找到当年的唐寅系舟处,山水间散落着曹孟朴、翁同龢、黄公望、王石谷、瞿景淳,乃至钱谦益和柳如是的墓碑。凄凄芳草和茂茂青竹,掩不住后人凭吊的足迹。但在“人定胜天”的日子里,一湖碧波竟被抽干,“以粮为纲”,垦成农田。从此,干涸的秧田,应对着当空的烈日,这里的人也只能成为匍匐在地上的工具。
    “云本无心水自闲”,今天站在退耕还湖后的尚湖边,品味白居易写姑苏之水的这一句诗时,别有一番滋味。谁说云水无心?姑苏之水,在它的温柔里面,分明也还掺着一股执倔与刚韧!
    水与人,人与水,也许就是这么有意无意地相处着。但你来过苏州,对水,会有一种肌肤之亲的感觉,并且觉得这里,【是天底下,人与水,水与人,浓情蜜意的一个所在。】

【问题】
    16.通观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姑苏水的特点。(4分)
    答:
    17.文中第三段说“如果你住下了,就会慢慢体会到它的好,体会到它的造化”,请结合全文,说说姑苏水的造化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
    18.文章为什么说姑苏“是天底下,人与水,水与人,浓情蜜意的一个所在”?(5分)
    答:
    19.文章在表现手法方面有哪些特色?试举例简析。(6分)
    答:

【参考答案】
    16.水多(广);温柔;有灵性;执倔(刚韧)
    17.①带给姑苏稻香鱼肥、丝锦之饶、商贾云集的繁华和富裕。
    ②浸润出姑苏人温柔、脱俗的气质和灿烂、张扬、执倔(刚韧)的精神。
    ③造化出姑苏名园胜迹、评弹昆曲、文人墨客等光辉灿烂的吴文明和吴文化。(每点2分,共6分)
    18.姑苏水与人的关系非常密切。水养育了姑苏人,并造就了姑苏人水一样的性格;人与水有过相似的命运,都曾经坎坷、不幸,但都不失掉刚韧的精神。
    19.①欲扬先抑。文章在歌颂姑苏水、姑苏人和姑苏文化,这是扬,但在开头却说对江南水有些惧怕,是抑,为下文扬作了铺垫。
    ②对比。开头将南北不同的秋景对比,突出姑苏的妩媚。
    ③拟人。全文赋予姑苏水人的气质和精神,使文章显得生动、形象,在厚实的文化积淀中透出灵气。
    ④借物抒情。借水赞美姑苏人及其创造的文化。(答对两点即可,4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