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

发布时间:2023年3月9日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作者:聂鑫森文章ID:71980浏览:

【原文】
    大师
    聂鑫森
    上午九点钟,年届八旬的著名山水画家黄云山,正坐在画室的大画案前用紫砂壶啜着茶,目光却落在一张铺好的四尺宣纸上,构思着一幅《深山行旅图》。
    门铃小心翼翼地响了。过了好一阵,门铃再一次响起,透出一种急迫的心情。
    怎么没人去开门?小保姆呢?老妻呢?
    黄云山有些生气,正要大声呼喊,猛然想起小保姆上街买菜去了,老妻替他上医院拿药去了,家里就只他一个人。他本想不理睬,但一想,倘若来的是一位老朋友岂不失礼?
    他重重地放下紫砂壶,急急地走出画室,穿过客厅,猛一下把门打开了。
    站在门外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陌生汉子,风尘仆仆,右手提着一个旅行袋,左手拿着一幅折叠着的没有装裱的画。
    黄云山问:“你找谁?”
    来人彬彬有礼地向他鞠了一躬,说:“您是笔樵先生吧?”
    黄云山很意外,来人居然知道他的字,便点了点头。
    “笔樵先生,我叫秋小峦,是一名乡村教师。我从外省一个偏远小县来到北京,只为了却父亲秋溪谷的一个心愿。他也当了一辈子的乡村教师,也是业余画了一辈子的山水画,对您极为折服。不久前因病辞世时嘱咐我:‘无论如何要携画去北京请笔樵先生法眼一鉴,看此生努力是否白费,回来后在坟前转告我,我就可以闭目九泉了。’”
    秋小峦说得很快,怕耽误黄云山的时间。
    黄云山有些犹豫,像这样上门求教求画求鉴定的人太多了。他年事已高,实在是没有精力应付了。
    “笔樵先生,十九年前,也就是1978年,我父亲行将退休,县教育局组织老教师进京参观。他多方打听到您的地址并来这里拜访,恰好您外出讲学,便留下一封信交给了尊夫人。”
    黄云山“哦”了一声,似乎有点印象,又似乎一点印象也没有。他一只手习惯地扶住门框,依旧没有请客人进屋的意思。
    “您放心,我不进您的家,只想耽误先生几分钟,请您看一看这幅画,我也可以向死去的父亲作个交代了。”
    秋小峦的眼圈红了,眼角有泪光闪烁。
    “好吧。”黄云山为秋小峦的孝心所感动,脸上有了笑意。
    他接过那张折叠好的画,缓缓地打开,是一幅用积墨法画出的《楚山春寒图》,苍苍茫茫,云烟满纸,繁密处不能多添一笔,却能做到不板、不结、不死;在墨最浓处也能分辨出草、树、石的层次,称得上是大气磅礴。
    黄云山激动起来,大声说:“恕老朽怠慢,请进!”
    他们一起走进了画室。
    黄云山问:“除了此画,还有吗?”
    “旅行袋里还带了二十余幅,其余的都在家里。”
    “待我净手焚香,我要好好看看你父亲的大手笔。国有颜回而不知,我深以为耻!”
    黄云山净了手,又擦拭干,忙给秋小峦沏上一杯茶,再寻出一个铜香炉,插上一根点着的檀香。
    顷刻间满室芬芳。
    黄云山足足看了两个小时,然后长叹一声,说:“能得积墨法妙处的有明末清初的龚贤,现代画家中,就要数黄宾虹和你父亲了,可惜这两位也都先后过世,悲哉!悲哉!从你父亲的用纸上,可看出他生前生活的窘困,而从画面上又分明能看出他的豁达乐观和淡泊名利。我辈惭愧。”
    他们坐下来开始亲切地交谈。黄云山问得很细,诸如秋溪谷的身世、师承,生活、读书……秋小峦虔诚地一一作答。
    黄云山说:“你一定要进京来为你父亲办一次遗作展,他是一位可以写进美术史的人物,是真正的大师。我给你写几封引荐信,让我的老友们开开眼,别高踞北京,以为天下无人。费用、场地、新闻发布会,我们来安排,不用你操心。”
    然后,他站起来,向秋小峦鞠了一躬,说:“一是谢谢你的孝心,为了尊父的嘱托,不远千里而来;二是请你原谅我的失礼,差点与一位大师的作品失之交臂。”
    秋小峦忍不住大声恸哭起来。
    看看壁上的大挂钟,十一点了。秋小峦慌忙站起来,擦干泪,说:“笔樵先生,我该走了!”
    “不忙,在此午餐。”
    两个月后,“秋溪谷先生遗作展”在北京的美术馆顺利举行,观者好评如潮。
    在众多记者和名流参加的学术讨论会上,黄云山真诚地对秋小峦说:“我愿以我平生的一幅得意之作,交换你父亲的任何一幅小品,以便时时展读,与他倾心交谈!”
    掌声如雷鸣般响起来。(选自2013年《小小说月刊》)

【问题】
    17.请简要分析文章的标题在文中的作用。(6分)
    18.通过全文看,一位艺术家要想成名得具备哪些条件,请简要概括。(3分)
    19.这篇文章中出现两个大师,你认为谁是主要人物,请结合文章进行探究。(5分)
    20.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准确的两项是(    )(4分)
    A.“倘若来的是一位老朋友岂不失礼”一句交代“大师们”的普遍做法,只注重圈子里的人,对一些小人忽视,这也是作者在本文中重点讽刺的内容。
    B.“苍苍茫茫,云烟满纸,繁密处不能多添一笔,却能做到不板、不结、不死”夸张的手法写出秋溪谷先生画作的特征,进而突出其画技的高超。
    C.“待我净手焚香,我要好好看看你父亲的大手笔。国有颜回而不知,我深以为耻!”通过黄云山的举动,侧面烘托秋溪谷先生技艺的超群。
    D.小说的结尾“我愿以我平生的一幅得意之作,交换你父亲的任何一幅小品,以便时时展读,与他倾心交谈!”主要是突出秋溪谷先生技艺比黄云山高超。
    E.本文通过秋小峦把两位大师联系在一起,通过语言、动作的描写,为我们再现了品格高尚、技艺出众、相互折服的艺术大师形象。

【参考答案】
    17.①全文围绕两个大师之间的事情展开,是全文的线索。②文章为我们塑造了两个大师的艺术形象。③标题本身就包含对艺术家的赞美之情,即为全文的主旨所在。
    18.①高超的技艺。②高贵的品质。③合适的机遇。
    19.黄云山是主要人物。①全文围绕秋小峦和黄云山的对话展开。②全文突出了黄云山“慧眼识珠”“虚怀若谷”的性格特征,是作者刻意刻画的人物形象。③全文主旨是对黄云山高尚品格的赞美。
    秋溪谷是主要人物。①秋溪谷虽然没有出现,但秋小峦和黄云山的对话是围绕秋溪谷展开。②全文通过秋小峦和黄云山的对话,目的是衬托秋溪谷高超的技艺、优秀的品质。③全文主旨是赞美大师的技艺、品质同时还有对秋溪谷的同情。
    20、CEA“讽刺”无中生有B“夸张”错误D主要是突出两位大师的高尚品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