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夜泊宁陵
韩驹
汴水日驰三百里,扁舟东下更开帆。
旦辞杞国风微北,夜泊宁陵月正南。
老树挟霜鸣窣窣,寒花垂露落毵毵。
茫然不悟身何处,水色天光共蔚蓝。
注:①韩驹:因受知于苏辙而享誉诗坛,但终因苏氏之党连累而被一再贬谪,死于江西抚州。这首诗是作者被贬出都城赴江西任所时所作。②毵毵(sānsān):指毛发、枝条等细长披拂、纷披散乱的样子。
【问题】
(1)请赏析颈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1)本诗前两联写轻舟顺水而下,到达宁陵,表现诗人心情畅快,情致悠然;颈联笔锋一转,突出了萧瑟凄凉的环境,显得宁静而沉着,表现诗人茫然的身世之感和无限的怅惘之情。
(2)诗人驶离京城之始,心情还是畅快的,这可以从“日驰三百里”“东下更开帆”描述舟行迅疾看出;但随着京城繁华之地渐行渐远和偏僻的贬所渐近,悲凉之情顿生,第三联描绘的深秋之境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继而,面对眼前水天一色的夜景,融情与景,更加感到前程未卜的怅惘迷茫,尾联就是对这种感情的直接抒发。
【译文】
汴水奔流,日驰三百里,我的船儿向东顺流而下,还张起了白帆。清晨时离开杞国,刮着微微的北风;晚上泊舟宁陵,月亮正照着南边的舷窗。一棵老树满带着清霜,凉风吹来,窣窣作响;花儿上凝聚着寒露,慢慢滴落,连绵不断。我只觉得心中一片茫然,不知道身在何处,眼前的水色与天光都是蔚蓝。
【赏析】
全诗以意相贯,以气相接,浑然精到,把自己夜泊前后的景物、心情都反映了出来。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二评这诗的章法说:“如梨园按乐,排比得伦。”很形象地作了总结。清代王士祯、纪昀等人也对这首诗交口称赞。
除布局外,这首诗在描写场景及遣词造句上也很得熔炼之功。如第一句“汴水日驰三百里”,气势很磅礴,可与李白“千里江陵一日还”、“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类诗比靠。次句“扁舟东下更开帆”,加一倍写快,方回评说:“此是诗家合当下的句,只一句中有进步,犹云‘同是行人更分首’也。”“旦辞杞国”一联则写得很圆活,似山谷诗法。
值得一赞的是,诗尾联融情于景,由苍茫的夜色产生迷惘沉醉的感觉,遂以“水光山色”寄托难以表达的情思,得含蓄不尽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