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头撞硬物、头悬双杠、仰天长“笑”……近日,一些老年人自创的健身方法引发关注。据报道,这些健身方法基本分为三类:贴近自然派,即模仿动物,包括用头撞树、用手臂和后背摩擦树桩等;随地健身派,即花样玩器械,包括用绳子挂住自己下巴,悬空360度表演“爱的魔力转圈圈”等;增进互动派,包括每天入夜张开双臂仰天长笑等。
对此,专家有话说:“野路子”锻炼方式不但不科学,还会给身体带来伤害,一味强力锻炼,可能导致本身的疾病加重,甚至诱发其他意外发生。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负责人呼吁,要把培养开运动处方的医生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要有一大批医生,特别是家庭医生和社区医生,能够给民众像开阿司匹林一样,开出运动处方,并提出要在一些试点医院设立科学健身门诊部。
【问题】
(1)给上面的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2分)
(2)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4分)
【参考答案】
(1)答案:给“野路子”健身来一剂“运动处方”(2分)
(2)答案:“野路子”锻炼方式的存在,根源在于缺乏科学的健身观,不知何种锻炼方式适合自己;老人对一些错误的健身信息缺乏辨别力,容易跟风效仿;基层医院应开设科学健身门诊部,并推出一些科学的健身运动项目。(注意从两人角度阐述,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