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春秋》之所治人与我也所以治人与我者仁与义也以仁安人以义正我。仁之于人、义之于我者,不可不察也。众人不察,乃反以仁自裕,而以义设人,诡其处而逆其理,鲜不乱矣。人莫欲乱,而大抵常乱,凡以闇于人我之分,而不省仁义之所在也。是故《春秋》为仁义法,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我不自正,虽能正人,弗与为义;人不被其爱,虽厚自爱,不予为仁。
(选自董仲舒《春秋繁露》)
【问题】
2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23.《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体例)史书,书中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 】”“【 】”。
24.作者认为《春秋》中所体现的“仁”和“义”的原则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22.《春秋》之所治/人与我也/所以治人与我者/仁与义也/以仁安人/以义正我
23.编年体 春秋笔法 微言大义
24.“仁”的原则即爱他人,不在爱自己;“义”的原则即端正自己,不在端正别人。
【参考译文】
《春秋》研究的,是别人和自己(的关系)。用来研究别人和自己(之间关系)的,是仁和义。用仁安定别人,用义端正自己。仁对于别人(的作用),义对于自己的作用,是不可以不明察的。许多人不明察(这一点),竟然反过来用仁宽待自己,用义要求别人,违背了这个道理,(社会)少有不混乱的。没有人愿意混乱,(社会)却大多常常混乱,是因为不明白别人和自己的分别,不明白仁义(分别施用)在何处。所以《春秋》提出仁义的法则,仁的法则在于爱别人,不在于爱自己;义的法则在于端正自己,不在于端正别人。自己不端正,即使能够端正别人,也不能称为义;别人没有蒙受他的爱,即使(他)非常爱自己,也不能称为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