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陆生生态,还人间以绿色。五年来,我国年均新增造林超过9000

发布时间:2023年4月30日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73993浏览:

【原文】
    材料一:
    修复陆生生态,还人间以绿色。五年来,我国年均新增造林超过9000万亩。恢复退化湿地30万亩,退耕还湿20万亩,118个城市成为“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沙化土地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提前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沙化土地零增长的奋斗目标,联合国环境署盛赞中国是全球沙漠治理的典范。
    大气污染治理,还天空以蓝色。与2013年相比,2016年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33%、长三角区域下降31.3%、珠三角区域下降31.9%。万元GDP能耗从2012年0.83吨标准煤下降到2016年0.68吨标准煤。
    修复水生生态,还生命以家园。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I-III类水体比例增加到67.8%,劣V类水体比例下降到8.6%,大江大河干流水质稳步改善。
    防治水土流失,还大地以根基。五年来,我国治理沙化土地1.26亿亩,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实现了由“沙进绿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保护野生动物,还自然以和谐。五年来,大熊猫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式设立。
    ——人民网《五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综述:美丽中国新篇章》
    材料二:
    生态环境是中国梦的一部分,衣食住行无不与环境有关,是老百姓最基础最现实的考虑,所有人概莫能外。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如果是我们继续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增长,那么生态环境只会遭到更加严重的破坏,再高的GDP,再高的收入也不能拯救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环境破坏了,民生也无从谈起。届时,自然会对我们进行报复。
    ——2014年08月15日中国经济网《x-j-p诠释环保与发展:绿水青山就是生产力》
    材料三: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
    ————2013年5月,x-j-p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
    材料四:
    记者从山东安监获悉,10日上午,济南市召开《济南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以下简称《禁放规定》)宣传部署会议。《禁放规定》报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烟花爆竹禁放在济南已经不是首次了,从1994年禁放到2004年限放再到现在的禁放,推动立法的民意发生了改变,但立法的初衷始终没有变过。
    “我们委托12345市民服务热线进行民意调查,随机抽查了4万个市民电话,形成1万个有效样本,民众对禁放以及禁放范围的划定支持率达90%以上。”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谭延伟说。
    “烟花爆竹的燃放或者禁放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事情,我们立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在最大程度上关注了历史的传承和人文的关怀。”张瑞说。
    为此,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和法制办相关负责人专门到上海、杭州、苏州调研烟花爆竹禁放立法以及后续实施管理的情况。“在这一过程中学习了他们的先进经验,找出适合济南的用到我们的立法中。”
    “我们在立法过程中,每一项具体的措施都要以数据或者现实情况来做支撑。”张瑞说。比如,为了确定把哪些区域划定为禁放区,需要了解济南的街道办、居委会数量及警力情况等,“最终确定的区域需要在现有的管理能力之内,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
    ——大众网讯

【问题】
    7.下列对材料二、四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济南市长期以来坚决推动环保立法,济南民众也一直普遍支持禁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全面禁放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济南环保立法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关注到了烟花爆竹具有的传统文化特性,使得立法过程充满人文关怀。
    C.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D.济南市《禁放规定》的成功推动,告诉我们环保措施的制定要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是全社会的共识,百姓观念已发生了转变: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
    B.中国全面补齐生态文明短板(全面开花并结出硕果),联合国环境署盛赞中国是全球沙漠治理的成效最大的国家。
    C.我们只要更加重视生态环境这一生产力的要素,更加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保护和利用好生态环境,就能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D.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根本性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
    E.环保立法只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要听取民意,关注民情,因为只有市民的自觉才是城市文明最好的支撑。
    9.根据材料,概括国家和地方大力推进环保采取的措施。(4分)

【参考答案】
    7.A(“济南民众也一直普遍支持禁放烟花爆竹的规定”错误)
    8.AD(B“成效最大的国家”错C说法绝对化E“只有市民的自觉才是城市文明最好的支撑”。表述片面)
    9.(1)树立绿水青山就是生产力的观念,全面推进环保。
    (2)制定法律和最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法治环保。
    (3)出台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并依靠群众,听取民意。(一条1分,两条3分,三条4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