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构建社会新风正

发布时间:2023年5月3日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74159浏览:

【原文】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构建社会新风正气、匡正世道人心需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只有普通群众全面深入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蕴含的信念,智慧内化于血液之中,才能认同、尊重、践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加坚定文化自信。然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简单地背诵几句名言警句,掌握一些历史典故,而是要深入地去了解它的价值体系、精神实质,否则就难以弄清它的意义所在。
    毋庸讳言,对于普通群众而言,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内容广泛,思想深邃,可谓博大精深,并且不同领域文化之间以及同一领域文化内部一直处于不断发展融合的过程。就中华文化整体而言,从大的方面讲是儒释道三家相互融合发展的产物,但仔细考察,先秦时期墨家、法家等其他思想也融入其中。就单一儒家文化而言,先秦时期的儒学在千年演变过程中,吸收佛老思想,不断被先哲圣贤结合时代特点阐发注释,先后经历了玄学、理学、心学、汉学等不同发展阶段,形成众多学派,产生众多思想观点。可见,真正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有一定的难度。
    其次,由于语言的障碍,普通群众阅读传统文化的载体——经典文献,已感到困难重重,以至于难以直面传统文化,难以直达古人心灵,难以领略经典的风采和思想的玄妙。当代普通群众阅读经典文献,一是靠白话文翻译,然而一些古文所蕴含的词义和哲理很难用现代白话精准体现,在文白转换之间,经典中的一些精微之处往往被翻译得平淡无味;二是很大程度上不得不依靠当代人的解读。这种解读难免会融入个人的阅历、知识、思想和情趣,如果不能秉持严谨的学术态度,严守原典这条“红线”,就容易过度阐释议论甚至戏谑影射,把“经”念歪了。
    再次,传统经典文献本身的书写体例无疑也增加了理解难度。无论是儒家的“四书五经”还是道家的《道德经》,抑或其他诸子百家著作,其体例多为语录体或散文体,很多核心概念和重要思想分散于全书的不同篇章,缺少完整清晰的思想体系和内在逻辑,阅读起来似有雾里看花之感。比如,“仁”是《论语》的核心概念,出现了一百多次。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对象,孔子对“仁”的含义回答不尽一致。如不进一步深入研究,仅阅读文本很难弄清“仁”的具体内涵。
    清代学者彭端淑在《为学》中说:“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普通群众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勤于学习是基本规律,但更要善于学习,掌握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不能等同于专家学者的专业研究,否则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就会望而却步,拒之于千里之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只能停留在口号上。
    (节选自郝英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个维度》

【问题和参考答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背诵名言警句,掌握一些历史典故,不是深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意义所在的途径。
    B.中华文化因为历经了五千年岁月沉淀,所以内容广泛,思想深邃,可谓博大精深。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同领域文化间及同一领域文化内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融合过程。
    D.普通群众只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就能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张落到实处。
    1.C(A项文章并没有否定背诵名言警句以及掌握历史典故在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意义中的作用,B项属强加因果,D项表述绝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引用顾炎武《日知录》的话,意在引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B.文章所谈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象着眼于专家的作用,有准确的写作指向。
    C.文章以“仁”作例证,是为了证明经典文献书写体例增加了读者理解难度的说法。
    D.文章从三方面进行分析,层次清晰地阐明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义的困难所在。
    2.B(文章所谈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象着眼于普通群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信念、智慧内化于血液中。
    B.要正确解读经典,必须严守原典这条“红线”,不能过度阐释议论甚至戏谑影射。
    C.语录体的体例使《论语》缺少完整清晰的思想体系和内在逻辑,增加了理解难度。
    D.普通群众如果不遵循自身特点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将会被传统文化拒于千里之外。
    3.D(原文是拒传统文化于千里之外,而非被传统文化拒于千里之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