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

发布时间:2023年5月4日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作者:苏轼文章ID:74231浏览:

【原文】
    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
    苏轼
    神宗初临海内,厉精为治,旁求天下,以出异人,得英伟大度之士。滕公元发始见知于英祖,而未及用,书其姓名藏于禁中,帝以是知之。既见公,姿度雄爽,问天下所以治乱。不思而对曰:“治乱之道,如黑白东西,所以变色易位者,朋党乱之也。”帝曰:“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公曰:“君子无党。譬之草木,绸缪相附者,必蔓草,非松柏也。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不治。”帝太息曰:“天下名言也。”遂以右正言知制告谏院、开封府,拜御史中丞、翰林学士,且大用矣。
    而公性疏达不疑,在帝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帝知其诚尽,事无钜细,人无亲疏,辄以问公。或中夜降手诏,使者旁午,公随事解答,不自嫌外。而执政方立新法,天下汹汹,恐公有言而帝信之,故相与造事谤公。帝虽不疑,然亦出公于外。以翰林侍读学士知郓州,移定与青,留守南都,徙齐、邓二州,用公之意盖未衰也。而公之妻党有犯法至大不道者,小人因是出力挤公,必欲杀之。帝知其无罪,落职,知池州,徙蔡,未行,改安州。既罢,入朝,未对。而左右不悦者,又中以飞语,士大夫为公危栗,公谈笑自若,曰:“天知吾直,上知吾忠,吾何忧哉!”乃上书自明,帝览之,释然,即以为湖州。
    方且复用,而帝升遐。公读遗诏,僵仆顿绝。久之乃苏,曰:“已矣,吾无所自尽矣。”今上即位,徙公为苏、扬二州,除公龙图阁直学士,复以为郓州,徙真定、河东。治边凛然,威行西北,号称名将。而宦官为走马者,诬公病不任职,诏徙许州。御史论公守边奇伟之状,诏复留河东,而公已老,盖年七十有一矣。即力求淮南,上不得已,乃以龙图阁学士知扬州,未至而薨。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节)

【问题】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姿度熊爽    度:气度
    B.虽中主可以济    济:成功
    C.又中以飞语    中:内心
    D.治边凛然    凛:严厉
    7.下列对原文冇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神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在天下广招奇才,滕元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神宗召见。
    B.滕公以蔓草和松柏喻结党小人和无党君子,认为朝廷有朋党,即使圣人也无法治理。
    C.滕公妻族有人犯大逆不道之罪,小人借机诽谤,皇帝知滕元发无罪,仍提拔重用他。
    D.滕公治理西北时很有威望,宦官却诬陷他不称职,御史向朝廷陈述了他守边的实情。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治乱之道,如黑白东西,所以变色易位者,朋党乱之也。
    译句:
    (2)而执政方立新法,天下汹汹,恐公有言而帝信之,故相与造事谤公。
    译句:
    9.滕公“性疏达不疑”在文章第二段中有哪些表现?请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6.C
    7.C
    8.(1)天下太平和动乱的规律,就像黑和白、东和西,之所以(造成)黑白混淆、东西颠倒(的原因),是朋党使它们错乱。补充细则:4分,1句1分;特别注意“道”,“东西”,“所以”,“乱”的准确理解以及判断句式,语句通顺。
    (2)当时执政大臣刚刚制定新法,天下反对的声势很盛,(他们)担心滕公对新法提出意见而皇帝采信他的话,所以一起捏造事实诽谤滕公。
    补充细则:4分,1句1分。特别注意“方”,“汹汹”,“有言”,“造事”的理解以及语句通顺。
    9.在皇帝面前论事不掩饰,说的都是肺腑之言;面对流言中伤,谈笑自若。(4分,每点2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