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

发布时间:2023年5月24日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作者:吕冠霖文章ID:75148浏览:

【原文】
    朝圣
    吕冠霖
    你坐着火车,那掉了一层漆的车,在保养的极差的路上颠簸了十个小时,来到没有终点的终点。
    你拿着旧式公文包,戴了一个草帽,孑然环顾,满目茫然。几个青年从你身边路过,令你恶心的说唱。你站在满是棒冰纸和甘蔗屑子的停车场上想,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你身上被落山之前的太阳照得冒汗。你走出车站,对面只有一家小客栈,那是带一层楼的木板铺面,在楼上走动楼板便格吱直响,更要命的是那乌黑油亮的枕席。闷热的空气里,洗澡却只能等到天黑,在那窄小潮湿的天井里,用古老的脸盆奏古老的歌。
    算了吧。你终于决定放弃,遂远走寻觅一家能容身的旅店。
    你终于在老街上找到一家旅店,你不挑剔,毕竟这还算干净。搁下沉重的行李,洗一洗满身的尘土,你并不疲倦,但也能入睡。
    闭上眼的你看到了分裂的天空,你是克里斯塔·沃尔夫吗?还是玛格丽特?但你只是你自己。你看到床头灯的灯罩上被留下了一行字:这里有世界末日的真实感。
    你是逃着出来的。探测灯里你无处隐身,庞大的怪物从你身边过去时,你产生了恐惧。你曾认为你是个英雄,但你不是。
    你说:你记得对死亡的惧怕从儿时起,那时怕死远超过今天,有一点小病便生怕是不治之症,一有病痛就胡思乱想,惊慌得不行,如今已经历过诸多病痛乃至于灭顶之灾,还活在这世上纯属侥幸。
    你又说,生命本来就是个奇迹,一个有知觉的肉体能感受到生命的痛苦不就够了?还寻求甚么?
    你想起了幼年的你。想起了泛黄的封火墙,与丝丝缕缕的哀愁。
    从小你就目睹了太多生命的终结。直到今日,你也很难对什么事物感到欢欣,哪怕是假装的。你再清楚不过生命自有终结,终结时恐惧也同时消失,但这恐惧倒恰恰是生命的体现。
    你处于一片空虚中,不知哪里是更高的存在。又飞鸟和浮云一闪而过,涟漪依旧锋利,月光陡然寒彻。鬼哭狼嚎中,你却奇迹般的得到了隐约的欢宣口。
    你倦了。梦里来自东柏林的《悲怆》让你明白一纸文书的重量,那是生命的天平所不能称量的。
    ……
    我来自朔方。我的肌肤浸透了凛冽的风雪。我拿着诗歌与灯光,去往蓝色的海洋。我的眼镜已经锈蚀,一如我的目光。
    有人用异样的眼光看我,有青年对我说崇敬的话语,有人指摘我为危险分子。我笑了,我又不是卡夫卡。
    我只是把我的感受、经验、梦和回忆和幻想、思考、臆测、预感、直觉凡此种种,诉诸语言口,给以音响与节奏,同活人的生存状态联系在一起,现实与历史,时间与空间,观念与意识都消融到语言实现的过程中,留下语言制造的迷幻。
    我想用人身的自由换得书写的自由。镜片闪烁,指着我该去的方向。
    我坐的是急切的快车,车上弥漫着巧克力与香肠的气息,这气息让我眩晕。
    革命的艺术和艺术的革命都早已被人玩过,我再玩也玩不出什么新鲜,时代与人心就像一面展开的破旗。我感觉自己也没有形骸,没有分量,正在嘲弄与自嘲中随风消溶。
    我和身边的老者搭起了话。他原来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他说,音乐于他是死前的挣扎。听说他谱了第一步作曲法,也把自己的一生谱写成了哀乐。
    “我像不像一个疯子?”
    “一点不像。”
    “你说像什么?”
    “我不知道。”
    “那么,就是个流浪汉。”
    “流浪汉也不坏。”
    “流浪汉倒多半是好人。”
    “那一本正经的才往往是疯子。”
    我看到他手里翻阅着布列松故意拍歪的照片,他看着我。
    同样的宿命,但我们不一定是一路人。
    然而生命或许就是这样,我们走不同的路,还是通往一致的终点。
    终点没有终点,我依旧执拗的认为。
    “你说,历史会终结吗?”他突然问。
    “我不信福山的鬼话。”我不屑。
    他笑得像个孩子。白发颤动着,顾左右而言他。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在新雨中穿行到死亡驿站”他突然说出一句颇为费解的疯话。
    我无力思考。愿世间的疯话都只是疯话。
    “我随手抽了把单刀,走了趟雪花掩月。”我有一搭没一搭的回道。
    “无声的月夜,只有鸽子簌簌地飞起。”他说。
    那只鸽子叫什么?
    我突然哭了。
    ……
    你看到新闻上的血,恶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巴掌。你痛恨你的懦弱。
    你周围黑漆漆的,活像个地狱。但你转念一想,再黑暗的地狱总比光明的屠宰场强。
    你说你不愿作无谓的牺牲。笑话,你只是想活命。
    你说,人不是狗。
    你又说,人同狗也没什么两样,只不过稍许多点儿聪明。
    ……
    我难以忍受车上播放的圆舞曲。
    让自己痛苦的目的不过是让自己心安。我生,别人死。于我这个有道德洁癖的人而言就是滔天罪恶。
    我知道我将以痛苦的形式度过余生,但这难道不是我渴望的自由?自由可以呈现为痛苦和忧伤,要不被痛苦和忧伤压倒的话,哪怕沉浸在痛苦和忧伤中,又能加以观照,那么痛苦和忧伤也是自由的。因为我需要自由的痛苦和自由的忧伤,所以生命也还值得活。
    我习惯的看一看表。
    四点零八分!我被吓得战栗。这时,远处传来钟声,但钟似乎敲得迟了些。
    我问了问周边的人,车已经到了巴黎。
    有人激动,有人痛苦,有人无语,有人悲怆。
    钟声不来自圣母院。
    这只是巴黎。
    ……
    “怎么样?”
    “不怎么样。”
    “不怎么样是怎么样?”
    “不怎么样就是不怎么样。”
    总之,就是这样。
    (有删改)

【问题】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写在写“你”的故事时,巧妙运用了插叙手法,使相关故事的来龙去脉逐渐清晰,丰富了小说的内容。
    B.小说善于运用对话来表现人物,如对“我”和“他”的表现,既有神态、动作等的描写,也有两人间的对话。
    C.“你处于一片空虚中”,这一句话充分体现了“你”因极其疲倦、缺乏睡眠而产生的虚幻无助的特殊心理。
    D.小说长短句、整散句结合,语言时而急促、时而舒缓,并在多处进行适当的留白,使文章言有尽而意无穷。
    5.小说以“你”“我”为主人公,这有什么好处?(6分)
    6.作者在其另一作品《阳关以西》中写道:“所谓朝圣,就是在苦难中剖析自己,觅得笼罩在对自由的渴求之下的心灵处境。”请结合作品,解释小说的标题“朝圣”。(6分)

【参考答案】
    4.C(“你因极其疲倦、缺乏睡眠而产生的虚幻无助的特殊心理”不符合文意思。)
    5.运用第一人称,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强读者代入感,便于直接抒情;运用第二人称,使人感到亲切感,增强文章的真实性;“你”“我”的交错体现视角的变换,丰富文章内容。
    6.“你”“我”经历了苦难,却并不回避,正视自己的过去与现在,剖析自己性格的弱点;“你”“我”渴求自由,并在苦难与对自我的剖析中发现的自由的真谛;朝圣在文中指的是“你”“我”的心路历程,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的理解:追求自由,就是一个朝圣的过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