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本位”的鉴赏视角是一种深入诗歌内部语境的解读,它以语词

发布时间:2023年5月25日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75169浏览:

【原文】
    “文学本位”的鉴赏视角是一种深入诗歌内部语境的解读,它以语词涵义的训诂诠释、经史典故的查勘考据为基础,延伸到对诗歌字法、句法、章法的研析和审美。但是古代很多诗评家皆深信一切“评点笺释,皆后人方隅之见”,诗之高妙者实乃“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这种不求甚解只求会心的印象式的鉴赏风气直到清代才有根本性的改变。如金圣叹对杜甫诗的评点方法显然迥别于传统的诗评家,十分注意作品文本的形式技巧。他要“分解”唐诗,像庖丁解牛那样,“细读”这个具体文本,通过对诗歌具体语词形式的把握,达到对诗歌整体神韵的体会。可是,如果对文本的解读太具体了,就很容易变得机械、呆板,而且中国古代诗学传统中所说的“言外之意、味外之味、象外之象”等现象也的确存在。
    “知人论世”作为诗歌鉴赏的一个视角,是根据诗人的生平际遇,如家世背景、仕宦经历、婚姻爱情等推断诗歌作品中蕴涵的思想情感,进而诠释诗歌语词的深层意蕴。后来历代诗评家大都奉此为圭臬,因此便成为了诗歌鉴赏中最普遍、最传统的一种方法。但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在采取这种鉴赏视角时,常常会对历史背景材料的分析过于具体,甚至穿凿附会,使得诗歌的鉴赏失去文本应有的艺术美感。比如宋之问的《渡汉江》中“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极其生动逼真地把离家日久的游子在返乡途中惴惴不安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可是,当“知人论世”的考据和分析,认定这是宋之问从流放地逃亡洛阳途经汉江所作时,读者心中那份美好的情感顿时烟消云散。

【问题】
    28.文中说谁的鉴赏是“不求甚解只求会心的印象式的鉴赏”?
    29.“文学本位”的鉴赏视角有什么缺点?
    30.“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视角也可能会产生什么弊端?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28.认为诗之高妙者实乃“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古代很多诗评家(传统的诗评家)
    29.(1)如果对文本的解读太具体了,就很容易变得机械、呆板;(2)难以把握中国古代诗学传统中所说的“言外之意、味外之味、象外之象”。
    30.对历史背景材料的分析过于具体,甚至穿凿附会,使得诗歌的鉴赏失去文本应有的艺术美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