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读杜诗,最好是分年读。拿他的诗分着一年一年地来考察他作诗

发布时间:2023年6月1日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75529浏览:

【原文】
    ①我们读杜诗,最好是分年读。拿他的诗分着一年一年地来考察他作诗的背景。要知道他在什么地方,什么年代,什么背景下写这诗,我们才能真知道杜诗的妙处。后来讲杜诗的,一定要讲每一首诗的真实用意在哪里,有时不免有些过分,而且有些是曲解。我们固然要深究其作诗背景,但若尽用力在考据上,而陷于曲解,则反而弄得索然无味了。但我们若说只要就诗求诗,不必再管它在哪年哪一地方为什么写这首诗,这样也不行。你还是要知道他究竟是在哪一年哪一地为着什么背景而写这诗的。至于这诗之内容,及其真实涵义,你反可不必太深求,如此才能得到他诗的真趣味。倘使你对这首诗的时代背景都不知道,那么你对这诗一定知道得很浅。他在天宝以前的诗,显然和天宝以后的不同,他在梓州到甘肃一路的诗,显然和他在成都草堂的诗有不同,和他出三峡到湖南去一路上的诗又不同。我们该拿他全部的诗,配合上他全部的人生背景,才能了解他的诗究竟好在哪里。
    ②中国诗人只要是儒家,如杜甫、韩愈、苏轼、王安石,都可以按年代排列来读他们的诗。王荆公诗写得非常好,可是若读王诗全部,便觉得不如杜工部与苏东坡。这因荆公一生,有一段长时间,为他的政治生涯占去了。到他晚年,在南京钟山住下,那一段时期的诗,境界高了,和以前显见有不同。
    ③苏东坡诗之伟大,因他一辈子没有在政治上得意过。他一生奔走潦倒,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我第二次读苏诗,从他年轻时离开四川一路出来到汴京,如是往下,初读甚感有兴趣,但后来再三读,有些时的作品,却多少觉得有一点讨厌。譬如他在西湖这一段,流连景物,一天到晚饮酒啊,逛山啊,如是般连接着,一气读下,便易令人觉得有点腻。在此上,苏诗便不如杜诗境界之高卓。此因杜工部没有像东坡在杭州、徐州般那样安闲地生活过。在中年期的苏诗,分开一首一首地读,都很好,可是连年一路这样下去,便令人读来易生厌。试问一个人老这样生活,这有什么意义呀?苏东坡的儒学境界并不高,但是他处在艰难的环境中,他的人格是伟大的,像他在黄州和后来在惠州、琼州的一段,那个时候诗都好。可是一安逸下来,就有些不行,诗境未免有时落俗套。东坡诗之长处,在有豪情,有逸趣。其恬静不如王摩诘,其忠恳不如杜工部。我们读诗,正贵从各家长处去领略。
    (节选自钱穆《谈诗》有删改)

【问题】
    27.根据第①段,概括后人读杜诗存在的问题。(4分)
    28.作者谈诗,举王荆公诗为例,有何作用?(5分)
    29.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作者推崇的读诗法。(6分)

【参考答案】
    27.①但讲考据,陷于曲解,失之乏味。(2分)
    ②就诗求诗,不明来历,失之浅陋。(2分)
    28.①证明儒家诗人之诗,按年代排列来读之必要。(1分)
    ②说明诗人诗作高下,与其人生境遇多有相关。(2分)
    ③承上启下,呼应杜诗,引出苏诗,且相对比。(2分)
    29.(四选三即可)
    ①编年排比地读。(2分)
    ②不求甚解地读。(2分)
    ③知人论世地读。(2分)
    ④参互诸家地读。(2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