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材料一:
如何利用移动设备更好地辅助学习是当前教育领域广泛关注的话题,而对于移动学习是否真正能够促进学习绩效,不少研究者对此进行了各种类型的研究。
研究者利用RFID和PDA在地理实验室内观察岩石并开展探究性学习,结果表明基于移动设备的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绩效和探究能力。研究者发现,利用移动设备支持协作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互动行为频率和交互质量,而且能够显著提升学习绩效。在基于iPad的博物馆实地探访活动中,实验组学生在博物馆中进行移动学习,而对照组学生在课堂中采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进行学习,结果表明在场馆中开展移动学习对学生的学习绩效、学习兴趣具有积极影响,并且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本土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有研究者采用移动学习策略引导五年级的小学生在田野中学习本土文化,实验班的学生通过PDA学习本土文化,而控制班采用传统方式即教师的引导来学习本土文化,结果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学习绩效反而比控制班学生低。
在历史博物馆中利用移动设备辅助学习的实验研究中,研究人员把知识水平相当的62名学生随机分配到使用平板电脑(嵌入电子学习单)、使用纸质学习单、自由参观(既不使用平板电脑也不使用纸质学习单)三个小组中,结果显示三个小组的学习绩效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摘编自郑兰琴《移动学习能促进学习绩效吗?》)
学生每日线上学习课程数情况图(《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材料三:
在线教育需要家庭提供规范性、规训式教学场景。在家学习,学生周边缺乏教师的督促和同学之间有意无意的互相监督。此时,无论是电脑、手机里的游戏,还是收藏夹里的电视剧甚至是微信群里的各种轰炸消息,都会成为他们高效学习路上的挡路虎。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学生了解和掌握道德规则和行为准则的主要场所,家庭教育只是作为一种“隐性补贴”存在。当网络授课成为主导模式时,家庭从“次要习得空间”成为最重要的教育空间,完成社会化的重担就落在了家庭教育上。不少学生家长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和教育意识,无法将学生成功地引入教学情境中。
与传统面对面授课相比,在线教学的知识呈现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借助连麦互动、屏幕书写等方式,已经可以实现实时音频互动。但是,在网络授课中,由于师生经常要关注技术操作问题,使得干扰因素变多,认知负荷加重,影响深入、认真的思考和学习。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20年2月7日)
材料四:
有研究者认为,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脑科学研究也告诉我们,在人类接受学校教育阶段,离不开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在教学中,情绪促进认知,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是学习最重要的内容,而线上教学即使有师生之间的互动,但这种单向的互动和大家在一个紧密的时空全方位交流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在信息技术进军中小学教育的过程中,技术在一定范围的滥用已经引起了人们的警惕,在一些学校,老师们将学生的考试分数、每个孩子做题时间都进行统计排序,这种只看数据而没有看到活生生的人的做法因失去了育人的意义而遭到非议,这也给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增加了现实的阻力。
(摘编自《疫情之下,网络之上,在线教学的挑战究竟是什么?》,《网经社》2020年03月10日)
【问题】
4.下列表述不能直接说明“移动学习是否真正能够促进学习绩效”的一项是
A.利用RFID和PDA在地理实验室内观察岩石并开展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绩效和探究能力.
B.在基于iPad的博物馆实地探访活动中,实验组学生进行移动学习,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方式。
C.采用移动学习策略引导五年级的小学生在田野中学习本土文化,实验班学生的学习绩效反而比控制班学生低。
D.在历史博物馆中利用移动设备辅助学习的实验研究,发现知识水平相当的三个小组的学习绩效没有显著差异。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显示,利用移动设备作为辅助学习手段,有的能够促进学习绩效,有的学习绩效反而更低,而有的则没有显著性差异。
B.根据学生线上学习课程数可知,每日开设5课时的比例最高,而课时越多则比例越少,与此相似的是课时越少比例也越少。
C.家庭在传统教学中是学生的“次要习得空间”,网络授课成为主导模式后则变为最重要的教育空间并担负起完成社会化的重担。
D.信息技术的滥用使得对学生考试分数和做题时间进行统计排序,这种做法不仅遭到了非议,也阻碍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
6.与传统授课相比,在线教学主要需要关注哪些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4.B
5.B
6.关注教学场景(教学情境)的变化。电脑和手机中的各种负面信息容易妨碍学生的学习,家长相应理论基础和教育意识的缺失也难以把学生成功引入教学情境中。
关注知识呈现方式的变化。师生因需关注技术操作问题,导致干扰因素变多,使得认知负荷加重,影响深入、认真的思考和学习。
关注师生关系问题。单向的线上教学虽有师生之间的互动,但这种互动和大家在一个紧密的时空全方位交流不能相提并论,容易影响师生关系的融洽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注技术的滥用问题。一些学校的老师因太过注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分析而使育人意义缺失而遭到非议,也给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增加了现实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