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作为直接出自殷商先民之手的文字记录,是真实可靠的殷商王

发布时间:2023年6月5日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75613浏览:

【原文】
    甲骨文作为直接出自殷商先民之手的文字记录,是真实可靠的殷商王室及贵族文献。由于甲骨文的发现,殷墟作为晚商王庭遗迹的性质得以确认。甲骨文对于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和中国文明史的研究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今年是甲骨文发现两甲子,重温甲骨文的厚重文化价值、总结甲骨文整理研究经验更显重要。
    传统认为,甲骨文整理的理想形式是将刻辞甲骨的照片、拓本和摹本三者配合并同时公布,使研究者相互比照,取长补短。众所周知,考古资料整理的基本原则是真实完整地再现原始材料,甲骨文的整理宗旨当然也是如此。然而从照片、拓本与摹本三种方式所体现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考虑,照片可以原景重现甲骨的面貌,拓本也可以直观反映文字的风格特色,因此对于真实地再现史料,这两种方法都不可或缺。而摹本却不可避免地会加入整理者或摹写者的主观理解及是非判断,相对于照片和拓本,价值最低,对于再现文字史料,其真实性是最不足以信赖的。
    摹本旧称“搨本”,是照相术出现之前古人普遍采用的一种影写复制文字的原始形式,其做法是将纸覆于书画真迹上而描摹之。至北宋金石学初兴,时人以此法摹写铜器碑版文字,或为弥补拓本的不足,更推广为临写移录,作为不能施拓时采录文字资料的权宜手段。高精度照相术的应用,能将需要细审的文字放大到足以辨识的清晰程度,这种情况下摹本的价值自然大为降低。同时对于数量较大的甲骨文整理而言,摹本的制作费时费力,耗银耗材,如果其真实性不尽如人意,不免事倍功半。
    诚然,摹本价值降低并不意味着在甲骨整理著录中完全放弃摹本。对于某些文字内容复杂,照片与拓本都不足以表现刻辞内容的卜辞而言,摹本的制作仍是必要的。因此,今天甲骨文整理工作不应盲目且不加分别地墨守照片、拓本、摹本三法一体的传统著录模式,而应以充分发挥照相技术的优势为宗旨,对每版卜辞资料作具体的分析,选取适合并足以客观呈现甲骨文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的著录形式。这种做法不仅实事求是,客观合理,而且可以避免人力财力的过度浪费。
    甲骨文的整理并不只是为整理而整理,而是为了更好地研究。自1899年甲骨文发现以来,整理与研究就一直成为一事之两面,并行发展。刘鹗著《铁云藏龟》,孙诒让即作《契文举例》;罗振玉辑《殷墟书契》,又著《殷商贞卜文字考》与《殷墟书契考释》。因此,通过适宜合理的整理工作将甲骨文资料真实客观地展现出来,为学者的研究提供完整可信且方便利用的原始材料,即是对甲骨文整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摘编自冯时《甲骨文整理工作之反思》)

【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照片和拓本都可以真实地再现甲骨文,摹本则不能完整地真实地再现文字史料。
    B.北宋金石学初兴时期,时人将纸覆于铜器碑版文字之上,来摹写采录文字资料。
    C.甲骨文整理的传统著录模式为三法一体,现在整理应充分发挥照相技术的优势。
    D.甲骨文整理要采用适宜合理的著录方式,真实客观、完整可信地展现原始资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体围绕甲骨文的三种整理方式展开论述,由此提出甲骨文整理工作的宗旨。
    B.文章分析了摹本价值相对较低,又指出不能完全放弃摹本,论证具有辩证性。
    C.文章通过将照片跟摹本作对比,突出论证了在甲骨文整理工作中要以照片为主。
    D.文章列举甲骨文整理与研究的著作,论证了整理是为了更好地研究甲骨文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充分发挥拓本和照片在甲骨文整理中的作用,就足以再现甲骨卜辞的内容。
    B.如果能避免摹写者的主观理解和是非判断,那么摹本就具有和照片同等的价值。
    C.照片和拓本能真实地再现史料,这两种方法在甲骨文整理工作中可以互相取代。
    D.应用高精度照相术能够放大需要细审的文字,这有助于学者整理和研究甲骨文。

【参考答案】
    1.C
    2.C
    3.D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