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春节永远是中国人心底最深处的文化胎记
“莫嗟年景暮,转眼是新春。”看那人潮如织的车站机场,看那欢乐祥和的万家灯火,看那采购年货的喜乐表情,就能明白:中国人对年文化的崇尚从未改变,中国人对家的信仰从未改变。在这个最能寄托和承载中国人情感的节日里,我们一起守望梦想花开,瞩望新的一年国泰民安、家和事顺。
春节文化的醇厚绵长,为奔跑中的逐梦人提供了殊为难得的心灵栖居所。团圆过年,本身就是中华文化深入人心的生动写照。不管回不回家,不管在哪里过年,春节都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每个人,这就是文化的凝聚力、穿透力。春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正如冯骥才先生说的:“春节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道德、价值观和审美的传承载体,是中华文化形象最迷人的体现”。春节里团圆祥和、事亲尽孝、慎终追远、除旧布新、祈福纳祥等文化讲究和仪式,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生活根脉,代表着中华文明数千年来始终不渝的价值追求和生活理想。把春节的风俗习惯都讲究一番,年味自然就出来了。
曾经一段时间,麻将通宵、红包攀比、酒桌奔波、奢靡享乐,一度成为冲毁春节年味的“泥石流”。如果轻视了春节的文化意味,那么无论再多的消遣和吃喝,也弥补不了精神的空虚。对待春节这一文化传统,最令人忧心的事情莫过于:“物的败坏尚可恢复,而‘文化精神’一旦败落下去,要挽救回来,恐怕就难以计算时日”。由此而言,春节不仅是一道如何过节的生活命题,更是一道维护什么价值、追寻什么使命的文化命题。当我们的物质生活丰富起来,我们还需要学会过殷实的文化生活,学会取舍选择,懂得守望坚持。面对春节,对每个中华儿女而言,应有守护传承创新的文化自觉,应有凝神铸魂立根的文化自信。
春节是先人留给后人的迷人文化风景,也是今人创新探索的时尚文化大餐。春节是农耕文明赐予中国人的礼物,但文化不会停留在昨日,正如崭新未来总是永不停歇奔涌前行。从反对铺张浪费、吃喝跑送,到崇尚健康、热爱运动,从注重家风家教,到学习过节、读书过年,新风新气、新文化新程式,为春节注入了崭新的时代内涵,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里开枝散叶、赢得新生。传统过年方式是赶年集、逛庙会,现在也盛行反向春运、旅游过年。过去烘托家庭幸福的是一桌丰盛年夜饭,如今全家一起看场电影、拍张合照,同样定格幸福团圆。让温润文化生活、慰藉人伦情感的“文化粮食”丰富起来。变化的是年俗形式,不变的是文化追寻和情感密度。其实我们完全不必担心年味变淡、春节消失,因为春节里蕴含的是生活的哲学,而生活之树常新。
世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全家团圆,共度节日良辰。过年的魅力不仅在于舌尖或放假,更在于亲人的深情相拥、朋友的互道祝福,更在于触摸传统文化、弘扬时代价值,在安心顺心开心中拉近亲情爱情友情,在忆苦思甜、继往开来中凝聚奋斗再出发的力量。纵然社会变迁、时代变化、文化变革,春节永远是中国人心底最深处的文化胎记,永远是中国人安放文化乡愁的精神家园。
(选自2020年1月24日《人民网》)
【问题】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节是最能寄托和承载中国人情感的节日,中国人对年文化的崇尚和对家的信仰从未因为时代更迭而发生改变。
B.春节是中华文化形象最迷人的体现,慎终追远、除旧布新、祈福纳祥等文化讲究和仪式里包含着浓厚的年味。
C.麻将通宵、红包攀比等一度冲毁了春节年味,维护什么价值、追寻什么使命是比如何过节更重要的生活命题。
D.生活之树常新,春节的生活哲学也会随之而变,所以因为年俗形式的变化而导致春节消失的担忧属于杞人忧天。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节的文化凝聚力和穿透力表现在无论国人在何地过年,都会被春节文化的魅力所感召。
B.对春节文化的守望坚持,体现了中华儿女守护传承创新的文化自觉以及凝神铸魂立根的文化自信。
C.反向春运、旅游过年、全家一起看场电影、拍张合照的过年方式虽不同于传统,却使得春节的“文化粮食”更加多样。
D.春节对于中国人的意义不会随着社会、时代的改变而淡化,因为从每一个国人的诞生之日起,它首先就在生理上留下了烙印。
17.依照本文作者的观点,以下哪个诗句的内容最能体现春节的魅力?请说明理由。(6分)
①笑声处处传入耳,美味佳肴上餐桌。——道平常《庆新年》
②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林伯渠《春节看花市》
③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参考答案】
15.C(张冠李戴。“如何过节”是一道生活命题,“维护什么价值、追寻什么使命”是一道文化命题。)
16.D(春节是中国人心底最深处的文化胎记,不是生理胎记,对文章比喻论证的手法理解有误。)
17.选③。此句表达了除夕夜诗人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以及渴望团圆之情。(2分)不同于①句感官需求和②句的娱乐追求,更侧重于春节时人们的精神需求。(2分)蕴含了传统文化内涵,展示了其凝聚力和穿透力。
注:如果选①并说出原因,不超过2分;选②并说出原因,不超过4分。②句较之①句而言更侧重于精神需求,但较之③句缺乏春节团圆文化的内涵。
【诗句详解】①这是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时享受美味佳肴的场景。②新年佳节大家约好了一起去看花,外面十分热闹好看就好像走在画中。③今夜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夜晚,我还在万里之外作客飘零未能回转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