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秦亡汉兴,汉初采用了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治国,汉武帝时又采用了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法家的审美思想相比,道家审美观超越了功利性的羁绊,【而儒家审美观则强调了文与质的辩证统一关系】。讲实用性也讲审美性,这是汉代美学思想对秦代美学思想的突破,也是汉代艺术繁荣发展的一个原因。
如果说以道、儒思想取代法家思想促使汉代审美趋于开放,那么,地域文化对于汉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一书中说道:“其实,汉文化就是楚文化……汉起于楚地,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国地区。楚汉浪漫主义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并与它相辅相成的中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它是主宰两汉艺术的美学思潮。”
与北国文化不同的是,这种弥漫着浪漫主义色彩的南国楚文化充满了想象、神人交织、赤兔金鸟、羽人戏龙……就像屈原《离骚》中所说的那样,“佩缤纷其繁饰兮,芳霏霏其弥章”。注重雕饰、充满想象,是其显著的审美特征。汉赋、汉帛画、汉雕塑、汉画像石等无不彰显着这种缤纷浪漫的情怀。
书法也是如此,汉代篆书线条一改秦篆的“玉箸”式样,提按波变,跌宕流动,充满了节奏变化。起笔时或藏或露,少有雷同;收笔处或作悬针,或为垂露,姿态万千;转折处或提或按,方圆兼备,虚实相生。瓦当铭文更能随形布势,随意生态,活泼多变;繆篆屈曲回环;鸟虫篆,笔画作鸟、虫、鱼状,更是将篆书的装饰意味、浪漫色彩发挥到了极致。
“【圣人立象以尽意】”,汉代流动瑰丽的篆书,所表达的正是汉代崇尚浪漫、重视装饰的审美追求。森严的秦文化之“法”与浪漫的楚文化之“意”在汉代篆书里交融,开创了中国书法史上辉煌的一页。
(节选自《汉代篆书的文化精神》)
【问题】
26.请根据上下文简要说说你对文章两处划线句子中加点字“文”、“质”、“象”、“意”的理解。(4分)
▲
27.阅读全文,根据文本信息,推断秦代篆书所体现的审美主张。(6分)
▲
28.统观全文,简要概括汉代篆书包含的文化精神,以及这种文化精神形成的主要原因。(5分)
▲
【参考答案】
26.(4分)文:审美性、装饰性;质:实用性、功能性;象:汉代篆书;意:审美追求。(一点1分,意对即可)
27.(6分)①讲究实用。②崇尚简单。③反对修饰。④强调理性。(一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
28.(5分)文化精神:①浪漫主义和理性精神相辅相成。②既讲实用也讲审美。(一点1分,答对两点得3分)
形成的主要原因:①道、儒思想取代法家思想促使汉代审美趋于开放。②楚汉地域文化对于汉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