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海秋传

发布时间:2023年8月7日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作者:姚莹文章ID:76794浏览:

【原文】
    汤海秋传
    姚莹
    海秋汤氏名鹏,湖南益阳人,道光三年进士。初为礼部主事,年甫二十,负气自喜。为文章震烁奇特,诸公异其才,选入军机章京。补户部主事,转贵州司员外,擢山东道监察御史。
    君在军机,得见天下奏章,又历户曹,习吏事,慨然有肩荷一世之态。每致书大吏,多所议论。及为御史,再旬而章三上。有宗室尚书叱辱满司官,其人讦之,上置尚书吏议。君以为司官朝吏,过失当付有司,不可奴隶辱之;此臣作威福之渐也,吏议轻,不足以儆,援嘉庆中故事争之。上以为不胜言官任,罢回户部员外。而君方草奏,大有论建。未及上而改官,君见其言不用,乃大著书,欲有所暴白于天下,为《浮邱于》九十一篇。篇数千言,通论治道学术;《明林》十六卷,指陈前代得失;《七经补疏》,明经义;《止信笔初稿》,杂记见闻事实。诸作皆出示人,惟《止信笔初稿》人多未见。或问之,曰:“此石室之藏也。”英夷事起,沿海诸省大扰。上再命将无功,卒议抚通市。君愤甚,已黜,不得进言,犹条上三十事于尚书转奏焉。大臣用事者曰:“书生之见耳!”上虽召见君,而无所询,报闻而已。君是时已更为本部四川司郎中,京察亦竟不得上考。君感慨郁抑,诗多悲愤沉痛之作。二十四年七月卒,年四十四。
    君少为文,有奇气。初成进士,所为制艺,人争传其稿,市肆售之几遍。君曰:“是不足言文也。”取汉魏六朝迄唐人诗歌追拟之,必求其似,务备其体,已梓者三十余卷。又好为文,尝谓其友人曰:“汉以后作者,或专工文辞,而义理、时务不足;或精义理、明时务,而辞陋弱;兼之者惟唐陆宣公、宋朱子耳。吾欲奄有古人,而以二公为归。”其持论如此。
    姚莹曰:以宗室尚书之亲贵,举朝所屏息者,而君倡言弹之,亦见骨鲠之风矣。君又与宜黄黄树斋、歙徐廉峰及亨甫以诗相驰逐。犹忆君探余狱中,及出狱后,与诸君置酒相贺,又同治亨甫之丧,依依送余出都门时也。俯仰二十年间,升沉存殁若此,悲夫!
    (有删节)

【问题】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人讦之    讦:揭发
    B.吏议轻,不足以儆    儆:敬重
    C.取汉魏六朝迄唐人诗歌追拟之    拟:模仿
    D.已梓者三十余卷    梓:刊刻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光,皇帝的年号。古代除了用皇帝的年号纪年外,也有用千支等纪年的。
    B.户部,朝廷掌管户口、财赋的官署,与“礼、吏、兵、刑、工”合称“六部”。
    C.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称会试考取后经过朝廷殿试而录取的人。
    D.朱子,文中指朱柏庐。他所著的《朱子家训》对后世影响深远。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君在军机,得见天下奏章,又历户曹,习吏事,慨然有肩荷一世之志。(4分)
    (2)未及上而改官,君见其言不用,乃大著书,欲有所暴白于天下,为《浮邱子》九十一篇。(5分)
    9.根据第二段,简要概括汤海秋在为官方面的特点,不超过30个字。(4分)

【参考答案】
    6.(3分)B(儆:警戒,警告。)
    7.(3分)D(文中“朱子”应是朱熹,《朱子家训》为朱柏庐所著。)
    8.(1)(4分)汤海秋在军机处(任职),能够看到全国各地(呈送)的奏章,又曾在户曹任职,熟悉官场事务,情绪微昂,有担负当世(重任)的志向。(评分建议:“习”、“慨然”、“荷”,语句通顺,各1分。)
    (2)(5分)(汤海秋)没有来得及上奏,就改任了官职,他看到自己的主张不能被采纳,于是发愤著书,想把自己的主张在天下显露、陈述出来,写了《浮邱子)九十一篇。(评分建议:被动句、“用”、“暴”、状语后置句,语句通顺,各1分。)
    9.(4分)严明执法;敢于谏言;善于总结得失;心忧天下。(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