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以来,诚信一般合并使用。作为伦理道德范畴,诚信的基本含

发布时间:2023年9月19日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78366浏览:

【原文】
    近现代以来,诚信一般合并使用。作为伦理道德范畴,诚信的基本含义类似于传统信的概念,它要求政府诚信,不要朝令夕改,更不要有法不依;要求商业活动诚信,不要毁约弃约,更不要坑蒙拐骗;要求社会交往诚信,不要轻诺寡信,更不要作伪撒谎。然而,在早期儒家思想中,诚信确实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联系在于,作为伦理道德范畴,两者内容基本相同,可以通用;区别在于,诚是一个形上的本体范畴,信仅仅是形下的实践概念。
    诚在儒家学说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庸》继承孔子的思想,系统论述了诚的问题。《中庸》认为,诚属于形上本体范畴,既是自然界的本质规定,又是人性本质的规定,“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对于自然界而言,至诚无息,化生万物,“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意思是,天地的法则,可以用一个诚字给予概括:作为天地没有两个,而它生成万物则是不可计算的。对于人生而言,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提出人生的目的是“三纲领”,即明德、亲民、至善;人生的过程是“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诚意是关键,济世以修身为本,修身以诚意为要。
    在早期儒家那里,信与诚不是同一序列的概念范畴。诚是与仁、智等并列的概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这说明诚是仁与智、内圣与外王的关键,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具有终极意义。而信只是良好人格的组成部分,还不是一个主要的因素。
    自孟子始,把信与诚结合在一起,“彼以爱兄之道来,故诚信而喜之”。这对信概念的发展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既提升了信的层次,又使诚落到了实处,促进了信与仁义礼智等思想范畴平起平坐。
    诚为信提供了天理依据,就是为信提供了绝对性。诚是信的灵魂,信的行为因诚而立。信与诚结合在一起,应认为是一项基本义务,是不证自明的道德律,必须绝对得到遵守。同时,诚与信是互为表里的关系,“诚则信矣,信则诚也”。诚与信,是天道与人性的关系。朱熹认为:“诚是自然底实,信是做人底实。”诚反映客观世界的本真状态,是自然法则;信反映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是做人的准则。自然界无论晴天还是雨天,都是真实的,不会作假,人间世也应像自然界一样,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诚实无欺。诚与信,又是主体内心与外化的关系。诚是主体内在的一一种本然状态,信则是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内在之诚的外化,诚是信的思想基础,只有内诚于心,才能外信于人;信是诚的具体表现,无信则不足以见诚。
    (节选自夏海《儒家之信所蕴含的现代意义》,《深圳特区报》2017年10月19日)

【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时诚信的基本含义类似于传统的诚,它对人们的商业活动、社会交往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B.诚是形上的本体范畴,信是形下的实践概念,二者同属伦理道德范畴,直到近现代才合并使用。
    C.作者认为诚既是自然界的本质规定,又是人性本质的规定,对于人生而言,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D.诚与信是主体内心与外化的关系,诚是信的思想基础,信是诚的具体表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提出了诚和信的基本含义以及早期儒家思想中二者的联系和区别。
    B.第二段以《中庸》和《大学》相关论述为例说明诚在儒家学说中的重要地位。
    C.第三、四段论证了诚提升了信的层次且对人有终极意义,因此诚先于信的观点。
    D.最后一段主要论证诚和信的密切联系,认为诚是自然法则,信是做人的准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任何一个社会中,一个人如果轻诺寡信,作伪撒谎,就不是一个讲诚信的人。
    B.对于人生而言,诚是修身的关键,一个不诚的人,也肯定不会是一个守信的人。
    C.如果没有孟子发展和完善了信的概念,信就不会进入仁义礼智的思想范畴之内。
    D.诚信是不证自明的道德律,因此也必然成为现代社会人人不可或缺的行为规范。

【参考答案】
    1.D
    【命题意图】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解题思路】A项,“类似于传统的诚”,偷换概念,应为“类似于传统的信”,且“都有严格的规定”表述牵强。B项,无中生有,孟子时即将二者合并使用。C项,张冠李戴,不是“作者认为”,而是《中庸》认为。
    2.C
    【命题意图】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解题思路】提升了信的层次的不是诚,而是孟子的话。且诚先于信的观点无中生有。
    3.C
    【命题意图】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解题思路】孟子是促进信进入了思想范畴,但并不能说没有孟子信就不会进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