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之诗本乎情非设以为之者也是以有诗而无诗人迨于后世则有诗人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4日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78924浏览:

【原文】
    古人之诗本乎情非设以为之者也是以有诗而无诗人迨于后世则有诗人矣。乞诗之目,多至不可胜应;而诗之格,亦多至不可胜品。然其于诗,类皆本无是情,而设情以为之。夫设情以为之者,其趋在于干诗之名。干诗之名,其势必至于袭诗之格而剿其华词,审如是,则诗之实亡矣。是之谓有诗人而无诗。
    (节选自徐渭《肖甫诗序》)

【问题】
    2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
    古人之诗本乎情非设以为之者也是以有诗而无诗人迨于后世则有诗人矣。
    23.材料中关于诗歌本质的观点,在南朝钟嵘所著《【    】》和南宋严羽所著《【    】》也都有相关的阐述。(2分)
    24.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有诗人而无诗”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22.古人之诗本乎情/非设以为之者也/是以有诗而无诗人/迨于后世/则有诗人矣。(每处1分)
    23.诗品 沧浪诗话(每点1分)
    24.一味因袭诗的格式和辞藻,诗歌缺少真情实感。(每点2分)
    【参考译文】
    古人的诗歌都来源于真实的情感,并不是靠诗人刻意的设置就能够写出来的。所以那个时候往往有诗歌流传,而没有专业的诗人。(可是)发展到了后代就出现了专业的诗人。乞诗的篇目,多到难以应接;诗的格式,也多到无法品定。然而,他们对于诗,大都原本是没有真实的情感,而是刻意设置情感来写诗。当他们这样做了之后,他们的目的就在于追求诗歌的名号了。追求诗歌的名号,这样势必导致他们会沿袭前代诗歌创造出的格式与辞藻,的确像这样,那么诗歌的本质就灭亡了。这就是所说的仅有“诗人”之名而无“诗歌”之实。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