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学的源头究竟是神话,还是六经呢?刘毓庆认为中国文学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日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79802浏览:

【原文】
    1.在中国,文学的源头究竟是神话,还是六经呢?刘毓庆认为中国文学的源头是六经。他的理由有如下几个方面:
    2.中国古代没有神话概念,这就意味着神话未能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形态而存在。所谓的上古神话,其实是对上古史的一种记述方式。徐旭生先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说:“很古时代的传说总有它历史方面的质素、核心,并不是向壁虚造的。”当下文学史著作中所讲述的上古神话,如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共工触山等,并不是产生在上古,而是战国以后,真正属于上古的神话很有限。像精卫填海、夸父追日、黄帝战蚩尤等,这属于上古神话,而这些神话都有历史作内核,其实是上古史的神话化。
    3.即使神话存在,也构不成文学之源的功能。所谓“源”,一定要形成对“流”的规定性作用才行。即所谓“本立而道生,源治而流清”,它要决定其“流”之巨细清浊。只有有了“流”,“源”的意义才能成立。尽管中国上古产生过神话,但这些神话对中国文学并没有规定性,形不成“源”的功能。无论怎样抬高它,它也无法取得希腊神话在欧洲文学史上那样的地位,它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并不像研究者所说的那般巨大。我们可以做这样的设问和思考:假如没有上古神话,中国文学是否会逊色?中国文学史是否会改变它的形态与发展方向?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个巨星如“李杜”“苏黄”“唐宋八大家”是否会出现?我想结论是很清楚的。
    4.假如没有西方学者神话研究的理论与观念的输入,恐怕至今人们也不会意识到有神话的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神话,中国文学史不会重写;而没有六经,中国文学史则必须重写。因而把神话定位为中国文学之根,是不能成立的:将神话作为中国文学之源,是用西方概念规范中国学术的结果。
    (摘编自《中国文学的源头是什么》),有删改)

【问题】
    26.根据材料,概述刘毓庆认为中国文学的源头是“六经”的理由。(4分)
    27.刘毓庆对上古神话有哪些看法?(5分)
    28.请以东西方文学为例分析文学领域“源”与“流”的特殊关系。(6分)

【参考答案】
    26.①《六经》能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形态而存在。(2分)
    ②《六经》对中国文学有规定性,能形成“源”的功能。(2分)
    27.①上古神话,是对上古史的一种记述方式。(2分)
    ②文学史著作中的上古神话,产生在战国以后。(2分)
    ③真正的上古神话很有限,是上古史的神话化。(1分)
    28.①文学的源头,一定要形成对后世文学的规定性作用。(2分)
    ②希腊神话是欧洲文学的源头,是因为其对欧洲文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2分)
    ③《六经》是中国文学的源头,是因为其影响并产生了如“李杜”“苏黄”“唐宋八大家”等文坛巨星。(2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