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六言 书愤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1日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81216浏览:

【原文】
    感事六言
    老去转无饱计,醉来暂豁忧端。
    两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书愤
    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
    衰迟罢试戎衣窄,悲愤犹争宝剑寒。
    远戍十年临的博,壮图万里战皋兰。
    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
    注:①《书愤》写于1197年,作者时年73岁,已退居山阴老家多年。《感事六言》写于83岁时。②的博,山岭名,在今四川省。皋兰,山名,在今甘肃省。

【问题】
    14.下列对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感事六言》中,诗人借醉酒来暂时忘却愁恨,他忧愁的是衰老头白,贫困无饱。
    B.《书愤》颔联写诗人年老了才穿着紧身的军衣出征,手握寒光闪闪的宝剑,满腔悲愤从心头涌出。
    C.《书愤》颈联是诗人回想曾经近十年驻守在遥远的的博岭前哨,还要到万里皋兰跃马横枪实现宏壮的理想。
    D.两诗都写到了人虽然鬓发已白,但一颗红心依然不变。
    E.两诗都运用了比喻、对比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感情抒发得到强化。
    15.请根据“如丹寸心”结合诗作分析两诗表达的情感的共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6分)

【参考答案】
    14.(5分)A、B(A.表面看如此,联系《书愤》看,“忧端”绝不只是自身的年老和温饱,忧的是关河和壮图。B.颔联是说年老了就该不穿紧身的军装,但不能从军的我悲愤常在,还想让寒光闪闪的宝剑刺向敌人的心脏。)(建议:A-3分,B-2分)
    15.(6分)①“如丹寸心”是“穷且益坚,老当益壮”的报国赤子之心。两诗都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挚情和壮志未酬的忧愤之情。②《感事》言老、言穷、言忧,归结为言志,抒发老当益壮的壮心豪情。③《书愤》前两联身心对比,一是迟暮之态,一是未老雄心,悲愤中流露出奋争之情。后两联今昔对比,回想壮年的豪迈战斗,慨叹老年的袖手旁观,归结为无可奈何的叹惋,心情悲痛苍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